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1、探险家余纯顺先生的担忧

当代“徐霞客”余纯顺先生曾经担忧说:“河水都干了,草也枯死了,周围基本都是沙山,已经四处漂泊、流浪离开家乡的罗布人,如果风沙再来侵袭,他们又将流浪到何方呢”这让我十分好奇,罗布人是谁呢?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余纯顺先生长眠于罗布泊

2、罗布人的历史

(1)原来罗布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一支。据说他们是楼兰古国的后裔,生活在罗布泊的小海子 边,世代逐水而居,更奇特的是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用卡盆捕鱼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阿木冬烤鱼

(2)曾经的罗布人只靠捕鱼为食、为生。海子里物产丰富,草美鱼肥,怎么捕都捕不完,吃鱼方式 比较简单粗犷,讲究原汁原味。把鱼从中间剖开,穿在胡柳木扦上,再洒些盐巴、花粉调料即 可。罗布人信仰伊斯兰教,每次吃完鱼肴都要共同祈祷感谢真主赐予食物。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美味的食物来自简单的食材

(3)罗布人没有货币,基本物物交易。穿罗布麻衣服、喝罗布麻茶、吃罗布麻粉、抽罗布麻烟。大自 然的馈赠足以让他们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悠然自得的生活

(4)长寿是罗布人的一大特点。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偏僻的罗布泊地区,环境污染少,食物营养丰 富,再加上简单质朴的生活习惯,乐观开朗的性格,所以这里的人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百岁寿 星比比皆是,鹤发童颜,耳聪目明,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呢。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百岁老人精神抖擞

(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宽阔无垠的沙漠,一望无无边的天际造就了罗布人热情豪放、不拘一格的性 格。丝绸之路的发展又让罗布人变得更加开放、好客。为了款待各方游客,他们常常准备大碗的 烈酒、大片的烤鱼。罗布女子能歌善舞,弹起塔尔,唱起悠扬的民歌,围起篝火,欢乐的气氛感 染 着每一位游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情大概就是如此吧。

3、罗布人与胡杨林

茫茫沙漠中,除了水源外,罗布人最好的朋友就是胡杨林,它是大自然赐予罗布人最神奇的礼物,世代与罗布人相依为命。罗布人以胡杨林木为基地,用胡杨树作支架、用芦苇做墙壁搭建房屋,啄胡杨为舟,拿胡杨作柴等,过着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房屋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房屋

4、死亡之海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泯灭了很多璀璨的文明,沙漠的无情残酷吞噬了无数的生命。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环境急剧恶化,成片的草本植物全部死亡,沙漠以飞快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从此成为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泊干涸后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死亡之海

5、罗布人的变化

没有了罗布泊这条“母亲河”,罗布人就像一个弃婴,只能四处搬迁流浪,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屋漏偏逢连夜雨,1920年的一场瘟疫,让数千的罗布人只剩下几十人。为了生存,罗布人不停地改变生活方式,丢掉传统的捕鱼,尝试放牧、种植等新的生活技能,努力让自己成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罗布人”。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放牧

6、现在的罗布人

如今的罗布人不再捕鱼,渔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已经离这个群落远去。捕鱼技能渐渐被遗忘, 渔猎时的卡盆已变为牛羊吃草的食槽。罗布语言也在慢慢消失,《走过罗布泊》这首楼兰时期的民歌,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会唱了。他们已经适应农耕和放牧的生活方式。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捕鱼的卡盆变成食槽

7、罗布人村寨

现在的罗布人村寨其实是人文景观,更准确的说应该叫复原的罗布人原始村落公园,是专门请考古人员精心设计建造的。虽然过去真正的罗布人生活景象看不到了,但是仍有坚忍不拔的罗布人坚守在这里,他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沙漠绿洲的活化石,更是罗布文化的传承者,相信有了他们的努力,罗布历史将流芳百世。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村寨

沙漠绿洲的活化石——罗布人

罗布人村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