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司馬業做皇帝的時候,才十三歲,還是個孩子。他在這個位子上只坐了三年,西晉就亡了。這三年,他沒過上一天好日子。

建興元年(313),被俘的晉懷帝被漢君主劉聰殺害,作為太子的秦王司馬業在長安倉促加冕。這時的長安,完全就是一片廢墟,全城不到百戶人家,總共只有四輛車,文武百官連官服、印章、綬帶一概沒有,只好每人發一塊桑木板,寫上各人的官職名號,真是慘到了極點。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晉愍帝

最令人不安的是,長安緊靠北邊強大的漢國,以它現有的實力,有如砧上魚肉,形勢十分危險。

然而愍帝司馬業絲毫沒有考慮遷都的問題,反而擺出一副志在復仇的架勢,下詔命令幽州、幷州出兵三十萬進攻平陽;秦州、涼州、梁州、雍州出兵三十萬入駐長安;左丞相司馬睿率精兵二十萬直指洛陽。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司馬睿

但這只是愍帝的一廂情願,詔書發出,轉眼幾個月過去,期待中的三路大軍一點動靜都沒有。愍帝急了,派殿中都尉劉蜀到建康去催促司馬睿出兵,司馬睿藉口江東不穩,無暇北伐。還是祖逖看不下去,主動請命去恢復中原。司馬睿順水推舟,封了他一個奮威將軍的虛職,象徵性地撥了一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連鎧甲兵器都沒給,讓他自己去拉隊伍,也算是對愍帝有所交代。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祖逖擊楫中流

愍帝計劃中的八十萬大軍會師中原、北伐漢國的壯觀場面沒有實現,反過來,漢國可是一直對長安虎視眈眈。三年之中,漢中山王劉曜領兵三次對長安發動大規模進攻,前兩次都沒有得逞,但事不過三,最後一次,愍帝終於沒挺過去,西晉也由此謝幕。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建興三年(315)秋末冬初,劉曜發動攻勢,劍指長安。愍帝沒有意識到雙方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仍然採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思路,一面命麴允主動出擊,禦敵於長安之外,一面讓尚書僕射索琳負責城防。

麴允此前曾跟劉曜交手多次,除偶爾偷襲得手之外,幾乎就沒贏過,因此深知劉曜的厲害,他到達靈武后,就不敢再繼續前進。

漢軍則一路勢如破竹,先是馮翊太守梁肅不戰而逃,導致長安門戶大開。隨後漢軍包圍北地城,麴允帶三萬人前去救援。漢軍在城外縱火,又散佈消息說北地城已被攻破,晉軍頓時亂成一團,調頭就跑,結果在磻石谷被敵人追上,一仗下來,損失慘重。北地也很快失守。

隨後渭北各城一觸即潰,建威將軍魯充、散騎常侍梁緯、少府皇甫陽等大臣相繼被俘。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劉曜

眼見得形勢不妙,朝廷急忙向各地請求派兵勤王,卻應者寥寥。南陽王司馬保雖然派鎮軍將軍胡崧為前鋒都督,做了馳援的準備,卻遲遲不見出兵,而是徘徊觀望。安定太守焦嵩與麴允矛盾很深,接到麴允的告急,還幸災樂禍地說:"等情況緊急了再去救吧。"

只有涼州刺史張寔派了區區五千人前來增援。

更雪上加霜的是,長安周圍地區不再向朝廷供應物資,導致長安發生饑荒。

這時麴允提出讓愍帝退往南陽,去投靠丞相司馬保,這也是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了,但索琳卻擔心司馬保會挾天子自重,對自己不利,於是極力反對,使這個方案沒有實行。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建興四年(316)九月,劉曜大軍到達長安城下,西晉的最後時刻到了。

這時,京兆、新平、始平、扶風、安定、馮翊、弘農、上洛等地勤王的兵馬其實已到達長安附近的灞上,但都不敢跟漢軍作戰,只是作壁上觀。

唯一有戰鬥力就只有司馬保的援軍,他們在靈臺與漢軍發生戰鬥,並首戰告捷。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們並沒有一鼓作氣,乘勝前進,反而在渭北停了下來,不久竟然班師返回了,據說是將軍胡崧擔心長安解圍後麴允、索琳會再度得勢,說白了,就是不願給這兩人抬轎子。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很快,漢軍便攻下外城。這時城內已經斷糧,餓死的人超過半數,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逃亡的人也越來越多。愍帝開始還靠最後的一點麥餅煮粥勉強支撐,後來連麥餅也吃完了,他知道再抵抗下去已沒什麼意義,便派侍中宗敞去向劉曜送降書,準備出城投降。

這時索琳打起了小算盤,他派自己的兒子代替宗敞去與劉曜交涉,欺騙說:"城內的糧食還足夠維持一年,要攻下並不容易,要是能答應讓索琳做儀同、萬戶郡公,我們馬上就開城投降。"

誰知劉曜根本不買賬,一句話就把他懟了回去:"如果你們的兵力和糧食還沒耗盡,你們儘可以固守。"完全不接受任何條件。

最後投降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一日,在刺骨的寒風中,愍帝袒露肩膀,乘著羊車,口銜玉璧,載著棺材,從東門出城向劉曜投降。出發前,大臣們攀著車,拉著愍帝的手,放聲大哭。御史中丞馮翊嘆息說:"我雖然智不能出謀劃策,勇不能戰死沙場,也不忍君臣相隨,向賊寇俯首稱臣。"說完就自殺了。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晉愍帝出城投降

七天後,漢主劉聰在光極殿召見已成為階下囚的晉愍帝司馬業,封他為懷安侯。大都督麴允還算有點骨氣,痛哭一場後,在獄中自殺。劉聰敬重他的剛烈,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諡號為節愍侯。至於索琳,劉聰對他十分鄙視,認為他不忠,將他斬于都市。

很搞笑的是涼州刺史張寔,長安形勢危急的時候,他只派去五千人救援,現在聽說長安陷落,馬上發兵一萬去跟漢軍拼命,還給司馬保寫了一封信,約他一同出兵。他的這封信當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那一萬人也很快被迫返回,在路上還差點被羌人消滅。

西晉覆亡之戰:長安糧盡援絕,人相殘食,場面極為慘烈

可以說,西晉到最後已是一盤散沙,年輕的晉愍帝毫無威信,手握朝廷大權的麴允、索琳更是敗光人品,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都沒人願意拉他們一把。想當年,西晉六路大軍一舉剿滅吳國,吳主孫皓"一片降幡出石頭",從此天下一統,結束近百年的分裂局面,那是何等的功業!然而僅僅三十七年後,發生在孫皓身上的恥辱一幕竟然又在愍帝身上重演了,這樣迅速的衰落,不能不令人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