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練琴,家長該如何配合?做對了,不愁孩子學不好

近年來,隨著藝術類課程的興起,幾乎家家戶戶的爸爸媽媽們都在給孩子們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是,三分學,七分練,很多家長由於自身缺乏相關的知識,導致在家盲目的輔導孩子練習,這就造成了很多家庭不練琴母慈子孝,一練琴雞飛狗跳的原因。那麼,家長該如何配合,才能使孩子更有效率的練琴,讓孩子能夠更快的進步呢?

孩子在家練琴,家長該如何配合?做對了,不愁孩子學不好

笛子君,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將琴童家長們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包辦型,孩子上課,家長在旁做記錄跟著學,課後手把手的教孩子,孩子在練琴過程中一旦發生錯誤,立刻糾正,孩子的錯誤一旦不能及時改正,就跟在後面不停地指責,甚至責罵,碰到這類家長,笛子君一般都會先勸慰家長們放平心態,不要太著急了,孩子畢竟還小,犯錯是一定的,打罵要不得,萬一孩子逆反了不願意學了,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第二類:放養型,孩子往老師手裡一丟,隨後再補一句“老師啊,我們家孩子就教給您了,您該打打該罵罵,我們平時也忙,顧不上,老師您多費心啊”,說真的,笛子君最怕的就是這樣的家長,家長的一番話,雖然聽起來貌似沒有問題,但是言語之中透露出來的卻是對孩子學琴不重視以及對教育知識的缺乏,要知道不論是校內教育還是校外教育,都離不開孩子、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尤其是興趣類課程,大部分都是校外課程,一週只有一次課,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家練習,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學琴的初期,家長如果不能配合好老師,會導致孩子的學習習慣無法養成,練琴效率大打折扣。

孩子在家練琴,家長該如何配合?做對了,不愁孩子學不好

笛子君的觀點是:家長一定要認清自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定位,那麼家長在教學過程中到底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呢?首先,你是孩子的家長,不是老師,而給孩子糾正錯誤是老師的責任,其次,家長最主要的責任是陪伴和鼓勵,做孩子和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樑。家長應當輔助老師,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幫助孩子記錄課堂上老師所講的重難點,以及課後需要練習的內容,下課後幫助孩子回憶老師上課說的內容,引導孩子制定本週練琴的計劃並監督孩子按計劃練琴,在每一次練琴開始前幫助孩子確認今天的練習內容,在每一次練琴結束後,幫助孩子反思今天練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練琴的收穫並做好記錄;如果孩子在練琴過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和錯誤的地方,應及時與老師溝通,可以讓老師通過視頻或語音的方式指導孩子解決問題,同時也使老師能夠及時瞭解孩子的練習進度和程度,從而對症下藥,在下次上課的時候更好的利用課堂時間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學琴,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對家長們的考驗,努力,認真,堅持這些良好的品質,更多的還是需要靠家長們來給孩子樹立,家長們一旦能夠家吃下來,長此以往,孩子會在家長的幫助下,慢慢養成勤練習勤思考的學習習慣,那還怎麼會有孩子不好好練琴,不會練琴,練不好琴的情況發生呢?文章的最後,笛子君附上一張私藏的練琴記錄表格,希望能夠給廣大琴童家長們一些幫助,也希望小琴童們能夠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慢慢成長,慢慢進步!

孩子在家練琴,家長該如何配合?做對了,不愁孩子學不好

孩子在家練琴,家長該如何配合?做對了,不愁孩子學不好!

孩子在家練琴,家長該如何配合?做對了,不愁孩子學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