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悟智慧(二)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當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

讀論語,悟智慧(二)

1.質勝文則野

一個人內在的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樸就未免浮誇虛偽。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任何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真正樂在其中的人。

3.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虛無縹緲。

讀論語,悟智慧(二)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個小群體裡,一定有可以作為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對於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總是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悲傷。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而且道路遙遠。

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

1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廣泛學習鑽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並且聯繫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讀論語,悟智慧(二)

11.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軍可以喪失它的主帥,一個男子漢不可以喪失他的志向。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成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飯為恥的人,是不值得與他交談的。

1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真誠,老師傳授的東西有沒有經常溫習。

讀論語,悟智慧(二)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達命令,下屬也會自覺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達了命令,下屬也不會服從。

1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求速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8.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的的事已經不可挽回了,將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

19.以約失之者鮮矣。

經常能約束自己的人,犯錯誤的時候就少了。

2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並且時常溫習,是件愉快的事情。有遠方的朋友來做客,是件讓人快樂的事。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風範的嗎!

讀論語,悟智慧(二)

21.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人學習的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學習的人是為了炫耀給別人看。

2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見到國家有危難時,願付出生命。

23.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不因為別人的話說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為別人有缺點錯誤就廢棄他的正確意見。

24.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情。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讀論語,悟智慧(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