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毛尖,就是信陽人的命吶!

毛尖,是信陽的驕傲,也塑造了信陽的人格。對於信陽人而言,毛尖,早已不是一杯茶那麼簡單。毛尖,就是信陽人的命吶!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一杯毛尖茶

信陽老鄉相認的暗號

當太陽直射點以每日0.258°的速度向北迴歸線移動時,信陽,迎來了一年一度最好的季節。

綿延的丘陵滿目蒼翠,空氣裡散發著迷人的植物清香。高山雲霧出好茶,這是獨屬於信陽的春光,也是大自然賦予每個信陽人最珍貴的禮物。

清明前夕,朋友專門發來消息:“我爸最近要上山,需要給你帶茶葉嗎?”

朋友是信陽人,這些年一直生活在鄭州。但每到春天,朋友和家人總要回歸信陽山水的懷抱,採集春光。而我,自從前年在她家喝到第一口毛尖,便貪戀起信陽春天的味道。

信陽是河南著名的茶葉產區,也是河南最愛喝茶的地區之一。

對於信陽人,從早到晚都離不開毛尖茶的滋潤。

清晨,伴隨著毛尖在玻璃杯中舒枝展葉,一夜混沌皆被青翠明亮的茶水洗滌,來上一口新茶,信陽人的一天也從滿口清香中甦醒。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夏日炎炎,街邊下棋的老漢,也幾乎人人一杯毛尖。勇猛酣戰時,適時的潤一口茶湯,澆滅一身火氣,只留文思雅韻對壘河漢。

信陽人還有以茶待客的習慣。家裡若是來了客人,落座的第一瞬間,主人勢必要淨杯、泡茶,拿出自家最好的毛尖招待來客。

就連出門在外,信陽人也要把毛尖帶在身邊。而且,信陽人喝毛尖豪氣沖天,無論多麼珍貴的茶葉,一泡就是半杯。

高鐵站附近,若是見到哪個人的玻璃中半杯茶葉半杯水或幾乎滿滿一杯全是茶葉,不用問,十有八九是個信陽人。

毛尖茶,幾乎可以作為信陽老鄉在外地的相認暗號。信陽人的生活若少了毛尖,七滋八味的精彩絕對大減。

但話又說回來了,信陽人為什麼那麼愛毛尖呢?


信陽人為啥愛喝毛尖?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信陽人之所以和毛尖結緣,多半得感謝大自然對信陽的厚愛。

茶葉生長最重要的便是氣候和水土。

眾所周知,我國茶區起源於雲貴川地區。相較於平原,雲貴川處於亞熱帶,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溼度大。由此不難判斷出,這也是茶葉生長所需要的氣候環境。

信陽位於北緯31°23′~32°37′,恰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區。信陽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2℃~15.5℃,無霜期每年可達217~229天,剛好可以滿足茶葉的生長。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在土壤方面,信陽毛尖產區土層深厚,多為黃棕壤土。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質地疏鬆,也很適合茶葉生長。

當然,優質茶葉的誕生還需雲霧催化。

信陽茶區多位於我國大別山山區,這是我國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霧日最多的區域之一,平均霧日可達100~130天左右。

在300~500米高山多霧層,雲霧日數甚至可達110~160天。

綜合來看,信陽無論是氣候還是水土,都很適合茶葉生長,所以自古以來,這裡便是茶葉產區。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固始縣出土的古墓中就發現有茶葉。這個古墓屬於戰國時期,這至少可以說明,2300多年前,信陽就已經有了茶葉。

其次,信陽人愛飲茶,和當地的飲食習慣也有關。

提起信陽,總也逃不過一個“吃”字。說信陽是河南最愛吃最會吃的城市,一點也不為過。

我信陽的朋友為了一口地道燉菜,無論走到哪,也不忘跋山涉水的背一個信陽瓦罐。

固始鵝塊、桶鮮魚、燜罐肉、大腸湯、烤鵪鶉、板鴨,還有可燜可燉可燒的潢川小甲魚……總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信陽美食無不涉獵。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這些美食,好吃是好吃,吃多了卻也難免油膩。且信陽人吃飯,一頓正餐,炸、拌、燉、炒,樣樣都有,時間長了,腸胃受得了體重也受不了啊。

但有了毛尖茶,一切阻擋口腹之慾的難題就迎刃而解。

據說,毛尖茶可以降三高,還能提高免疫力、瘦身減肥、美白嫩膚。可其究竟有沒有這些功效,我先姑且不論,但其解膩效果,卻是實實在在。毛尖茶口感清爽,回甘綿長,一口潤喉,滿齒清香。

所以,信陽人吃飯必喝茶。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那麼愛吃的信陽人,體態卻很勻稱。

除此之外,毛尖茶還賦予了信陽人悠閒生活一種別樣味道。

茶仙盧仝曾著有《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飲茶,原本就能使人通透從容。

信陽是河南的魚米之鄉,生活物資富足。豐富的物資,使信陽人在生活方面向來悠閒愜意。所以,飲茶這等雅事,信奉生活哲學的信陽人怎能不愛。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信陽的命運

早已與毛尖緊緊相連

對於信陽這座城市,人們的命運早已與毛尖緊緊相連。

做茶向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早採一天是寶,晚採一天是草”,每到採茶季,茶葉一天一個樣,一日一個價。一斤溼茶,得幾萬個芽頭,為了將茶賣個好價錢,茶農起早貪黑,一天要彎腰上萬次。

溼茶採回來需要炒茶殺青。

俗話說,“炒茶,三年火工,五年上鍋”。也就是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炒茶工人,光練習燒火都得至少三年,然後才能上手炒茶。隨後的揉捻、抓條、碳焙,沒有一個步驟不要功夫。

茶農的手,伴隨著茶葉火裡來鍋裡去,用一個個的厚繭,呵護著毛尖的柔嫩。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信陽人,正是在做茶的過程中,鑄造了其聰明勤奮、刻苦能幹的人格。北國江南的儒雅、風度、從容,則在毛尖茶的一衝一泡中,繼往開來。

“南陽出才子,信陽出美女。”信陽女子的才貌品行,也在毛尖茶的滋潤中代代沉澱,最終形成今日“既溫柔又潑辣,既風情萬種又死板偏執”的特點。

信陽人的熱情厚朴,也在一杯杯碧玉般的茶湯中,滋潤了八方賓客,四海親朋。

據瞭解,目前信陽現有茶園213.8萬畝,茶企1000多家,經濟規模100多億元,涉茶人員100多萬人,全市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500元。

茶葉已經成為茶產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葉子”。

同時,每到採茶季,按照一個採茶工平均採摘5畝計算,信陽市也需要至少42萬名採茶工。這就帶動了本地和駐馬店、南陽等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至少42萬的就業機會。


愛喝毛尖:信陽人是為什麼?

所以對於信陽人,毛尖不僅是杯茶,更是其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集成物。

在信陽遊子的心中,毛尖,就是其與家鄉血脈相連的紐帶,只要毛尖在,老家就在杯裡、水裡、心裡。

今年,一場疫情,一場大雪,給信陽春光本色蒙上一層陰霾。看著一百多年前代表河南走出國門,又代表河南屢屢斬獲茶王大獎的信陽毛尖遭此磨難,實在心有不忍。

我們決定以豫記之名,與一眾心繫家鄉的信陽人一起,和兄弟單位地歌網、藍媒匯一道,雙腳沾滿泥土深入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實地探訪信陽毛尖的採摘、炒制的全過程,和您一起守護我們的信陽毛尖。

山有大別水有貞,一啜毛尖天下春。作為北國江南的家鄉信陽,山光水色,地靈人傑,信陽毛尖更是榮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茶中茅臺」,但今年因為新冠疫情,新春雨雪,老家茶農有難,你我豈忍袖手旁觀?品好茶,做好人,我為信陽毛尖代言。

——地歌網餘德

信陽不僅山美水美,信陽毛尖更是有點甜。疫情之下,讓我們一起努力,助力茶農!我是信陽人,我為信陽毛尖打CALL!

一一藍媒匯韓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