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鳳凰是百鳥之首,牡丹是百花之首。鳳戲牡丹,自古在人們的習慣意識中都是美好之物。寓意萬物歡欣,百鳥朝賀,象徵天下太平,四海同春。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清雍正 粉彩鳳凰牡丹紋蓋瓶一對 H:135cm

備註:埃德蒙·羅斯柴爾德舊藏;

Jorge Welsh 舊藏;

GEORGE C.WILLIAMSON舊藏

出版:《佳士得圖說中國陶瓷史》牛津出版社1984年 P250

《D.F.LUNSINGH SCHEURLEER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P79

《THE BOOK OF FAMILIE ROSE》出版 Pl.LVII

雍正粉彩外銷瓷鳳凰牡丹紋大蓋瓶,出自赫赫有名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家族舊藏,無論是高達1.35米的鉅製,還是生動華美的彩繪,還有傳奇顯赫的來源出處,都反映出處於鼎盛時期的清代外銷瓷輝煌的藝術成就,這也是迄今為止,出現在國內拍賣會上級別與品味最高的外銷瓷傑作,為我們重新認識外銷瓷的歷史意義、藝術地位與收藏價值,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羅斯柴爾德家族

三個中西交流的高峰

毫無疑問,瓷器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物質文明文化中的輝煌一頁。近百年前,許之衡先生在《飲流齋說瓷》中就說:“吾華美術以制瓷為第一。"《周書》載:“神農作瓦器。"明人羅頎的《物原》也載:“神農作甕。"可見中國的陶瓷藝術伴隨著華夏文明的進程一直髮展到今天,是一個綿延了八千餘年的世界奇蹟,這其中匯聚與累積的文化智慧與藝術巧思,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的。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絲綢之路圖

中國最晚在漢代就已經燒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瓷器,隨著漢武大帝鑿空西域,中國瓷器隨即走上了古絲綢之路,與中國絲綢一樣, 成為重要的外貿商品。從印尼雅加達出土發現的漢代低溫釉陶器說明,瓷器外銷早在東漢時期就已開始了。

中國瓷器外銷的第一個高峰期,出現在晚唐五代至宋之間,這一時期以邢窯白瓷、越窯青瓷、長沙窯彩繪瓷為主; 宋至明初是瓷器外銷的第二個階段,以龍泉青瓷、建窯及吉州窯黑釉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裡紅為主。明太祖於洪武四年(1371年)首次頒佈海禁令,直至明隆慶元年 (1567年),明穆宗隆慶帝才宣佈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民間的海洋貿易正式合法開放,歐洲至東方航線相繼開闢,觸發了第三個外銷瓷的貿易高潮。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荷蘭東印度公司

1602年與1604年,剛剛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劫獲了從中國滿載貨物歸來的葡萄牙商船雅格號 San Yago 與凱莎琳娜號 Santa Catarina。他們隨即將船上的數以萬計的中國瓷器運抵阿姆斯特丹進行公開拍賣,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拍賣,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富商巨賈,都無法抗拒這些來自神秘遙遠的東方中國瓷器的魅力,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法國皇室也爭相購入整套的餐具,短短几日之內,所有貨物被一搶而空。

據簡·迪維斯著《歐洲瓷器史》中記載,“拍賣這一船瓷器,商人獲純利500萬盾”。無論是美輪美奐的東方珍寶,還是令人咋舌的鉅額利潤,荷蘭人的中國瓷器拍賣迅速震撼了整個歐洲,很快,全歐洲最有實力的君主、貴族、商人們紛紛把財富的目光投向了遠東的中國瓷器。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萬曆號”沉船中國外銷瓷

英國、荷蘭、法國、丹麥、瑞典等國家相繼模仿荷蘭人,紛紛成立自己的東印度公司,開始經營利潤豐厚的瓷器貿易,蜂擁而至的訂單,催使景德鎮的生產規模與技術日益提高,儼然成為世界貿易最重要的製作中心之一。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粉彩和琺琅彩瓷的燒造達到歷史上的頂峰,僅在十八世紀的一百年中,中國瓷器輸入歐洲的數量,據最保守的估計,也在8000萬件以上。如瑞典於1731-1813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在1766-1786年間裝運了超過1100多萬件中國瓷器前往瑞典,足見當時外貿瓷交易額之大了。

盛清送給世界的禮物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惠斯勒創作的油畫作品《瓷器公主》中出現的青花瓷

直到1710年之前,歐洲還無法制造出真正的瓷器,只能從中國進口。無論是高雅寧靜的青花,還是華美豔麗的粉彩,中國瓷器為歐洲帶來的是更多關於富饒神秘的東方的遐想。馬可波羅筆下種種關於這個遍地香料和奇珍異寶的東方樂土傳說,似乎在瓷器晶瑩迷人的光澤裡顯得更加引人入勝,在許多著名的歐洲十七、十八世紀繪畫作品中,也經常能看見中國瓷器的倩影。

中國瓷器帶動的“中國風” 狂熱,在十八世紀達到了頂峰,上等定製的瓷器不但受到歐洲上流社會與皇室貴族的格外珍視,還被當作是重要的私人財產記錄在案,是彰顯財富、地位與品味的象徵。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清雍正 粉彩鳳凰牡丹紋大瓶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清雍正 粉彩鳳凰牡丹紋大瓶

清雍正粉彩牡丹鳳凰紋大蓋瓶,從雄偉壯觀的尺寸與精細華美的品質來看,必屬此類高級定製瓷無疑,由於尺寸巨大,燒造難度極高,而且運輸不便,故非常稀有,一直是歐美上流社會人士趨之若鶩的奇珍,用於裝飾豪華的宅邸,如美國棕櫚泉一位重要收藏家珍藏的一對尺寸相若的乾隆粉彩人物大蓋瓶,製作年份略晚於此對,它們均屬於著名的“士兵花瓶”一類。

“士兵花瓶”- Soldier Vases - 的稱呼來自兩位歐洲君王之間一段奇異的交易。1717年,狂熱的瓷器愛好者波蘭大力王奧古斯都二世 (1670- 1733) 以 600名騎兵“龍騎士”的代價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1688-1740)交換了151件中國瓷器,這些瓷器均為高度尺寸超過1米的作品,被用做裝飾他的皇宮中最私密的“塔樓”- 瓷器廳,此後,這種體型高大壯觀的中國花瓶就被暱稱為“士兵花瓶”。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夏洛騰堡宮

影響所致,我們看到德國德累斯頓的茨溫格皇宮的南殿裡、柏林的夏洛騰堡宮裡也全部陳設著這種華貴壯觀的“士兵花瓶”。甚至是普通的中國瓷器到達歐洲後,都會被小心翼翼地加上各種專門定製的華美昂貴的金屬裝飾,賦予神聖的用途。例如英國都鐸王朝時期的中國瓷器,更是被裝飾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茨溫格皇宮

十七世紀的中國正經歷一個王朝更迭的巨大轉折,而景德鎮民窯的發展,卻在明御器廠輟燒開禁和海內外訂單暴增的機緣與刺激下進入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時代,無論在生產規模、技術、品質等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改善,這為清代康乾盛世的高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康熙晚期從琺琅彩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粉彩,更進一步擴大和豐富了中國瓷器的裝飾技法和效果,受到了海內外市場的廣大歡迎。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清雍正 粉彩鳳凰牡丹紋大瓶 (局部)

以此對富麗堂皇的鳳凰牡丹大蓋瓶為典型代表,畫意為傳統中國紋飾“五倫圖”,在風和日麗、繁茂似錦的花草叢石間,禽鳥們羽毛鮮麗、意態安詳,整個畫面呈現出一派富麗堂皇、和諧安寧的東方式情趣,特別是主角鳳凰的頸部羽毛經過仔細處理,如華美燦爛的流蘇般散開,敷彩細緻清麗,是雍正獨有的藝術風貌,體現在體量如此巨大的造型上,充分顯示了十八世紀景德鎮製作的出口瓷在窯燒技藝方面的爐火純青的水平,造型之精美、品質之精良、繪筆之精細讓人歎為觀止。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清雍正 粉彩鳳凰牡丹紋大瓶 (局部)

中國與西方世界的物質交流,在盛唐八世紀通過陸地絲綢之路達到了第一個高峰,中國的絲綢獨領風騷;在盛清十八世紀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達到了第二個高峰,則是中國的瓷器稱霸全球。傳承凝聚了中國八千年火與土的智慧與品格,它們堪稱早期全球化商品,漂洋過海,遠播世界每一個角落。

根據學者們統計,從明代1553年至清代1830年,中國銷往海外的瓷器數量超過1億件,因西方國家到廣州貿易而流入中國的白銀達五億兩以上,這個驚人的貿易數字說明了在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外銷瓷器巨大的製造財富的能量,同時也是啟動和推動全球化貿易的主要動力與原因,它激發了各國商人的海上冒險,改變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審美品味和財富分配。

美瓷出東方——雍正粉彩鳳凰牡丹瓶的啟示

清雍正 粉彩鳳凰牡丹紋大瓶(局部)

正是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東方中國龐大的貿易規模,他們成為全球歷史上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商業機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和金融貿易的先驅之一,徹底改變了近現代全球商業的格局與規律。

中國瓷器同時也是最優秀的文化載體和使者,積極促進了意念、紋飾、設計和技術的交流、啟發和創造,以中國獨有的形、彩、意向世界人民傳播東方古老文明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