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共和國為非洲東部一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包括本島及羅德里格斯島、聖布蘭群島、阿加萊加群島、查戈斯群島(現由英國管轄)和特羅姆蘭島(現由法國管轄)等屬島。西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距肯尼亞的蒙巴薩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東離澳大利亞4827公里。海岸線長217公里。面積2040平方公里(包括屬島面積175平方公里)。

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里。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島由火山爆發形成,淺海為珊瑚礁環繞。沿海為平原;中部為高原,平均高度600米,最高峰海拔826米。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雨旱兩個季節,平均溫度25℃。高原湖泊為島民提供了淡水資源。 毛里求斯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夏、冬兩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為夏季,此時,海水的溫度較高,約為27℃,沿海的氣溫27℃,中部高原稍低,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為冬季,沿海的平均氣溫要高一些,為24℃,中部高原稍低,為19℃,此時海水溫度約22℃。全年氣候溫熱。相對而言,這裡每年的6至11月份氣候較為涼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時間,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時候還會有龍捲風,氣候炎熱潮溼。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在1505年以前,島上還是荒無人煙。當葡萄牙人馬斯克林登上該島的時候,只見一群蝙蝠撲撲稜稜地飛起來,於是他乾脆把小島叫做“蝙蝠島”。

1598年,荷蘭人來到這裡,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給島命名為“毛里求斯”。臺灣現譯成模里西斯。荷蘭人統治了100多年。

1715年,法國人佔領了毛里求斯島,改稱它為“法蘭西島”。100多年以後,英國打敗法國,將島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並於1814年正式將島劃歸為英國殖民地。

毛里求斯人通過各種方式求得自治,終於在1961年7月,英國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獨立。1992年3月12日改行共和制。實行議會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系禮儀性職務,總理掌握行政實權。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是非洲三個人類發展指數被評為"高"級別的國家之一。毛里求斯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良好,其生活質量在世界上排名第54位,在非洲和印度洋國家名列第一。

工業以製糖業和出口加工業為主。製糖是毛里求斯的傳統工業,其外匯收入佔總收入近一半。出口加工業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主要產品是紡織品、服裝、鐘錶、珠寶首飾、儀表等。

全國可耕地面積為11.08萬公頃,佔全國總面積的46%,其中蔗田76186公頃,糧田5262公頃。每年需進口糧食20萬噸左右。其他農作物有茶葉、菸草、洋蔥、水果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豬、鹿、雞等為主。80%的奶製品和90%的牛肉依靠進口,豬肉、雞和蔬菜基本自給。

旅遊業發達,為毛里求斯第三大創匯產業,

毛里求斯礦產資源匱乏,石油、天然氣等完全依賴進口,水力資源有限,近海海域漁業資源稀少,但23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人口共有129.35萬。居民主要由印度和巴基斯坦裔(69%)、克里奧爾人(歐洲人和非洲人混血,27%)、華裔(2.3%)和歐洲裔(1.7%)組成。

官方語言為英語,法語亦普遍使用,克里奧爾語為當地人最普遍使用的語言。

居民中51%信奉印度教,31.3%信奉基督教,16.6%信奉伊斯蘭教,另有少數人信奉佛教。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鳥的地方,但該鳥已於17世紀末絕種。

毛里求斯的高爾夫球全球排第三名,僅次於英國和印度。另外毛里求斯的卡納俱樂部是南半球最古老的高爾夫俱樂部,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古老的俱樂部。

毛里求斯是世界五大婚禮及蜜月勝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