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究發現,聊天讓孩子更聰明!可是,作為父母的你會聊天嗎?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最好能成為學霸,考上清北,邁入常校,走上人生巔峰。。。

然鵝,看著天真無邪的學齡前寶寶們,父母也不免犯難,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更聰明呢?

彆著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就解開了這個謎底。

-1-

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共同組織了這個新項目。

他們以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孩子們聽故事的同時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並且回顧孩子與父母在家中互動的錄音。

他們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無論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都證明了這一點。

也就是說,談話較少的富裕兒童,語言能力和大腦反應較差,而且比貧困兒童的結果差;而貧困兒童在談話更多的情況下,大腦反應同樣好。

並且,大腦活躍程度與兒童聽到多少詞彙無關,但與會話輪流次數強烈相關。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兒童,在之後的標準化測試中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MIT研究發現,聊天讓孩子更聰明!可是,作為父母的你會聊天嗎?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文章中說:父母和孩子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成長,這非常神奇!

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

他們從與他們有關係並讓他們感到安全的人身上學習。從嬰兒的學習方式就可以觀察到這一點。嬰兒除了從環境中學習,其認知、語言發展都是從父母那兒學來的。

父母和孩子交談,儘管用詞簡單,但會話中除了語言內容,還有非語言方面的信息。

如肢體語言,成人反應能力,以及社交方面的信息。這有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社交技能和口頭推理能力。

研究人員指出,交談不僅促進親子關係,也促進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交談具有一種強大驅動力,讓人類多方面能力同時發展。

-2-

如何與孩子聊天

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贏在起跑線上,不僅要讓孩子學習更多知識,更要和孩子不斷交流。什麼樣的交流才能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呢?

其實很多大人並不會和孩子聊天。

像這樣質問式或者命令式的對話顯然是達不到效果的。

“作業做完了嗎?”

“快點去,還要我說多少次?”

“別磨蹭,趕緊的!”

……

那麼,什麼才是和孩子聊天的正確姿勢呢?

MIT研究發現,聊天讓孩子更聰明!可是,作為父母的你會聊天嗎?

其實和孩子交流其實對父母來說一點也不難,時時刻刻都可以做,重要的是父母要用心。

這裡舉個例子:

孩子:樹是怎麼長出來的?媽媽:還記得我們上次種綠豆芽嗎?(不直接給答案說“是種子發芽長出來的”。)孩子想起種豆芽的事:記得。媽媽:你看,綠豆能發芽,發出芽來還會長出葉子。大樹是不是也有葉子?孩子:是的。大樹也是綠豆發芽長出來的嗎?媽媽:不是。綠豆是種子,種子能發芽。昨天你吃蘋果是不是看到了蘋果籽呀?孩子:是的。蘋果籽也能發芽嗎?媽媽:對啦,蘋果籽也是種子,發芽長出來的就是蘋果樹。不同植物,種子也不同哦。孩子:那大樹是什麼種子發芽的呢?媽媽:那就看是什麼樹了。……

這樣啟發式的對話,不僅能夠給孩子思考的空間,也能夠和孩子一來一往地講對話持續下去。

一些大人之所以不會跟小孩聊天,就是因為對孩子的日常瞭解太少,他們既不關心孩子的世界,也沒有動力瞭解孩子的內心。

那麼,孩子喜歡跟什麼樣的大人聊天呢?

1. 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大人,而不是動不動頤指氣使,吆五喝六的大人。

2. 有共同語言,跟女孩子能聊小馬寶莉,冰雪奇緣,跟男孩子能聊吃雞、足球。

3. 不說教,重引導,善用啟發式對話。

4. 知識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像一部問不倒的百科全書”。

-3-

不要忽視了閱讀

除了MIT上述的最新研究,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3000萬字差距”,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1995年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花費了2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42個家庭,記錄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

並對他們的智商做了測試,他們發現:

貧困家庭的孩子智商是79,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117。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出生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到四歲時,與出生在較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會少聽到3000萬個英語單詞。

後來在孩子們10歲時,貝蒂和託德進行了回訪,回訪後發現:

詞彙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

一些文章認為MIT的結論推翻了“3000萬字差距”的結論,認為父母只要跟孩子多聊天,孩子即便不用閱讀也能開發智力。這個簡單粗暴的結論顯然誤解了MIT的研究,事實上,MIT的結論是“3000萬字差距”理論的延伸。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不閱讀,拿什麼聊天?

一個不閱讀的成年人,憑藉自己都拿不出手的一點點閱歷,很難跟孩子達成一來一回有營養的對話。而大量閱讀的成年人,不僅可以自如地運用啟發式對話引導孩子的興趣,還能跟孩子在共同閱讀中展開討論,形成更深入的對話。

很多家長,尤其是父親很難和孩子找到共同語言,實際上閱讀就是一做很好的橋樑。筱妞的爸爸就經常和筱妞討論共同閱讀的內容。

筱爸看了大量的歷史書,最近也在引導筱妞讀歷史故事,父女倆共讀了《封神演義》、《隋唐演義》、《上下五千年》、《岳飛傳》、《寫給孩子的史記》,經常一起談論書中的各色人物,分享讀後心得。

例如,筱妞讀完《封神演義》後,在筱爸的啟發式對話引導下,總結了商紂王失敗被武王打敗的原因:1. 專寵妲己,荒廢朝政;2. 紂王昏聵,群臣無能;3. 紂王殘暴,盡失民心;4. 武王賢能,廣納良臣。

教育不分貴賤,大量的科學研究度已經證明,最好的教育源自父母,而拉開差距的,不過是父母願不願首先做好自己。就像閱讀和聊天,都是最樸實、廉價的教育方式,如果放著這樣兩個觸手可得的簡單的教育方式,卻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讓孩子上各種早教班、輔導班,是不是緣木求魚了呢?

MIT研究發現,聊天讓孩子更聰明!可是,作為父母的你會聊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