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 搭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高唐:“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 搭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大眾網·海報新聞聊城4月9日訊(記者杜靜通訊員婁曉)“韓站長,俺家這麥苗你看看,麥葉發黃是咋回事啊?”“沒事,看情況是麥葉間黃化,這是你打藥的時候傷著麥苗了,你回去打點解藥,再澆水、施點肥就行了。”韓金文仔細查看後,對前來諮詢的後西村村民張在國說到。4月8日一早,在趙寨子村大集上,趙寨子鎮組織開展了“代表委員工作站接待活動日”活動,聯合鎮人大“千名代表聽民聲民情崗”、鎮衛生院“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與諮詢活動”,深入基層搭起服務群眾“聯心橋”,擺條桌、掛橫幅、招呼百姓,準備工作還沒完成,就有群眾慕名而來。“想不到俺諮詢的問題,這麼快就解決了,代表委員們真是為群眾辦實事。”張在國笑著說。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反映社情民意、實施民主監督、積極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趙寨子鎮在總結提升“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和“千名代表聽名聲”工作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立足“兩代表一委員”的職責,從隊伍建設、履職平臺、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紮實推進“代表委員工作站”建設,形成代表委員發揮作用的新常態,努力打造成“兩代表一委員”履職盡責創先爭優的“主陣地”、黨群幹群溝通的“直通車”、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深化社會基層治理的“助推器”。

注重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的“五大員”作用。一是政策法規的宣傳員;二是社情民意的調研員;三是矛盾糾紛的化解員;四是權力運行的監督員;五是便民惠民的服務員。立足“兩代表一委員”在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特長和優勢,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組建了專業服務團隊,打造了農技推廣、文化宣傳、衛生健康、法律服務等多支專業隊伍,為群眾提供生產、生活、醫療、文化等多方面服務,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堅持資源整合原則,依託黨群企綜合服務中心,融合打造“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臨街而建,臨集而建,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做到“六有六規範”,即有“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標牌,有“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促發展”標識,有固定接待日,有聯絡員,有工作記錄,有徵求意見箱;並將代表委員照片、聯繫方式、履職承諾、工作流程、活動安排和工作制度上牆公示,合理編排代表委員駐站開展活動。目前,全鎮共有191名“兩代表一委員”輪流開展活動。

嚴格執行“雙固定”工作制。

即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每逢大集,工作站組織“兩代表一委員”輪流出攤趕集,與群眾面對面,點對點對接、交流、服務。製作了工作團隊便攜式宣傳展架,公佈出團隊成員的專業特長和電話,便於群眾對口瞭解和諮詢;製作了“民情聯絡卡”上面有各團隊成員帶頭人的服務範圍和電話,發放給群眾,讓群眾有事能夠直接找到工作人員。積極開展代表委員走訪黨員群眾、組織調研等活動,通過集中走訪、專題走訪等形式,不定期聯繫基層黨員群眾,促進代表委員主動下基層、訪民情、解民憂、促發展。

健全“三項制度”,強化服務保障。建立健全代表委員直接聯繫黨員群眾制度,實現服務黨員群眾常態化。健全工作臺賬制度,製作代表委員聯繫黨員群眾記錄手冊,記錄開展活動、收集民情民意、反饋和答覆等情況。堅持歸檔辦理原則,由責任單位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作出答覆,堅持當場辦理與跟蹤辦理結合模式。

前不久,有趙寨子村村民居住在村廣場的周圍的四戶居民,常年飽受雨季來臨時汙水排出去,遇到大雨時全村的汙水都流向前街的村廣場的下水道,臭氣熏天,氣味難聞,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鎮人大代表、該村支部書記趙子盛接待群眾來訪後,迅速趕往現場查看,並與村兩委、黨員代表取得聯繫,召開會議,制定方案,展開施工。經過重新修理的下水道排水池,安裝了近7米的下水管道,共計花費1000多元,保證了在大雨來臨前村文化廣場的排水問題,徹底解決了群眾生活難題。

2019年以來,高唐縣趙寨子鎮“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共接待黨員群眾來訪訴求32次,現已解決問題24件,有效解決了基層群眾的實際困難,受到群眾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