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研究成果:喝酒没有适量

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小酌一杯怡情助兴,但是“小酌”也会伤身。早在2018年8月,来自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在柳叶刀(The Lancet )就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

安全饮酒剂量是0。

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研究成果:喝酒没有适量

(柳叶刀文章结论,安全饮酒量为零)

这项成果以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的数据为样本,分析酒精对 2016年15 - 95岁人群的 23 种健康状况和酒精相关风险的影响。

在 50 岁及以上人群中,酒精引发的死亡病因主要是癌症;

在 15 岁至 49 岁年龄组中,酒精引发了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传染性疾病。

而这其中,很多是长期少量饮酒人群,饮酒正成为全球第七大致死因素。

饮酒的7个危害

喝酒容易引发的疾病主要包括:

1.可能致癌

由于酒精可以伤害味蕾,所以长期饮酒过量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味觉障碍,研究显示,过量饮酒者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症的发生率也要高出

2倍以上。甲状腺癌高出1倍左右,肝脏、皮肤、乳腺、食管、胃、肺等癌症均会明显高发。

2.损害肝脾胃

体内摄入过量酒精,也会加重肝脏氧化分解的负担,造成肝脏受损,肝细胞变性,肝组织硬化,甚至继发癌变。

中华肝脏病专家鲁晓岚介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大量饮酒(半斤以上)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持续两周左右,这时候的肝损伤造成的转氨酶可能达到1000以上,转氨酶含量越高,说明肝细胞坏死的程度也就越高。

同时,酒精也会刺激胃肠,使其减少消化液的分泌,或损伤胃壁组织,出现消化不良,引发胃炎、胃溃疡、痔疮。

严重时,大量酒精和其它醇、醛等可将整个消化系统“烧坏”,即对消化道粘膜和消化腺有毒性刺激作用,长期酗酒必然引起慢性胰腺、胆道胆囊、食管和胃炎。

3.伤害大脑皮质

酒精对大脑细胞的亲和力很大,对神经元的直接毒性作用自然也较大,再加上血压升高脑供血不足,长期酗酒常可导致大脑皮质萎缩,表现认知功能日益迟钝,记忆力减退。有些人还可能发生“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出现偏执、抑郁、幻觉、谵妄等精神障碍。

4.导致肥胖

酒精含有大量热量,喝酒之后,酒精会被人体优先代谢,其他食物产生的热量则被转换为脂肪储存起来。长期喝酒就容易让人体内堆积大量的脂肪使人变胖。而肥胖又会加大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5.影响生育

过量饮酒可导致不孕,即使怀孕也可影响胎儿发育,因为酒精可损害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受精卵质量低下必然使胎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发生胎儿畸形的危险大大增加。孕妇切忌饮酒。

6.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系主任维尼克认为,常喝酒的人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是有益的,因为乙醇会影响维生素B1、B6和锌、铁等的吸收。

酒精代谢引起B族维生素的缺乏,临床表现为眼、口腔皮肤、阴囊的炎症反应。另外,长期饮酒的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

经常喝酒的人,每天补充一些维生素B是很有帮助的,在喝酒前吃几颗也可以缓解酒精对肝脏造成的压力。

7.成瘾性

长期饮酒容易让人患上酒精依赖症。较长时间不饮酒就会产生渴望饮酒的心理;没有及时喝到酒就会产生:缺失感、烦躁感、甚至抽风、震颤、脱瘾性癫痫等精神神经症状。

小贴士:解酒食物推荐

1.酸奶

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酸奶里的优酸乳会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所以喝酸奶解酒是一种不错的解酒方法。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

2.蜂蜜

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等既可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加速了酒精从血液中清除的速度。在喝酒前喝一大杯蜂蜜水,保护胃与肠道粘膜;酒后再喝一大杯蜂蜜水,有效缓解酒后头痛的功效。


结束语

一直以来“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都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营养学界也倡导对健康最佳的选择就是不喝酒。之所以膳食指南中作出每日酒精量的上限规定,是因为膳食指南本身就是根据国人的实际生活的一个健康建议,在非喝不可的情况下,参照既往研究每日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小值,并非没有影响

,所以膳食指南中的用词也是“不超过”。

要想没有健康影响,当然是滴酒不沾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