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争辩,无需解释​;无愧你心,无问西东

无需争辩,无需解释​;无愧你心,无问西东

昨晚临近午夜12点,一个沉寂了3年半的培训班小群忽然跳了出来,一位学员深夜发出感慨:想参加培训,希望还有学习的机会。

法海想到以下几个问题,并做了回应。

1.成年人真正的不堪,是自以为一切都很好了,完全丧失了好奇心和求胜心

深夜想参加培训,可能是借着酒精在微醺状态下不知不觉透露出了对现实的不满;也可能仅仅是忽如其来的焦虑,想有个什么来引领一下自已。而心底里真实的声音是在提醒自己:我对人生还没放弃,对未来还有梦。

这些心里状态我都有过,毕竟近十年花了近二十万去学各种看似没用的“不接地气”的东西,来充实自己本不灵光的大脑,来开阔原本局限的视野,来提升基本为负数的情商。

本质上,“学习”这种欲望的内在声音是“想突破现状”。这种诉求并不丢人。

而成年人真正的不堪,是自以为一切都很好了,完全丧失了好奇心和求胜心。

无需争辩,无需解释​;无愧你心,无问西东

2.你的安身立命之术,是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日积月累才获得的

三年半前,我在这个“销售新人种子讲师培训班”上讲:组织讲师技能培训,是为了锻炼大家建立的一种心智,那就是如果有一天保险行业全倒闭了,你在行业内积累的经验和技能都无效了,你也丝毫不担心。这种泰然自若是因为你有安身立命之术,而这个本事是你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日积月累才获得的。这个本事一旦建立起来,别人就只能或艳羡或嫉妒,他无法在短期内复制,更无权在刹那间剥夺。

这是我当年如此培养这批学员的真正用意。

三年半过去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

所以当年,我在通过认证的学员证书上很认真地一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并不是盖了公司的章;那是以我当时个人的专业水准来担保学员当时的水平,而这个专业担保,只有整个体系的主设计人有资格来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的盖章是虚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很像日本战略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先生的观点——“专业主义”。

这张内部认证的价值,在5年之后将会更大。如果这批学员在持续精进的话。

过去的这三年,如果学员们没有放弃成长,应该能更明白我当年的发心。过去的这三年,也不只一位同学提起过怀念当时的培训氛围和收获,希望还有机会参与。

但有些事情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以后的成长之路,要学会自己走。

无需争辩,无需解释​;无愧你心,无问西东

3.不需要有玻璃心了,下坡路都省力,难走的都是向上路

疫情在前,难得宅家,正好可以整理自己,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生命之路。

对于一个还有梦想的人而言,如果你还没放弃对于下半程美好人生的憧憬,那么你的路必然会孤独,会不被周围的人理解。

这很正常,因为你的认知一旦升级到一定高度,就显得超凡脱俗,而周边的芸芸众生,恐怕都不太愿意看到原本不如自己的你,真的获得了脱胎换骨般的成功。

这是人性,不用自欺欺人,也不用隐瞒。

所以不需要有玻璃心了,下坡路都省力,难走的都是向上路。

正好也趁着这个时间,好好的梳理自己。

吃饭不重要睡觉不重要业绩不重要学习不重要,甚至连生死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下半生的路要怎么走,你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过程来终结这一世,再走入下一个轮回?

无需争辩,无需解释​;无愧你心,无问西东

4.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决定了理解层次,无需争辩,也无需解释

看到以上观点,无论你是受到启发从此决定“向死而生”,还是认为以上全是废话,对我而言都没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决定了理解层次,理解层次决定了行为方式。

法海对“认知差距”有一个隐喻:对于只能从1数到3的人,他认为全世界加到一起也不可能超过6。

所以,无需争辩,也无需解释。

一切都在于你如何选择。只要是认真思考过,所有既能让你痛快又能让你睡得安稳的决定,就是对得起自己的。

于是,无愧你心,则无问西东。

无需争辩,无需解释​;无愧你心,无问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