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看到有位寶媽在論壇裡詢問大家:她家寶寶現在3個月大,嘴巴一直往外吐泡泡,像是吹口香糖一樣,還流口水,每天不停換圍嘴,是什麼情況?

其實關於寶寶吐泡泡、流口水的問題,一直眾說紛紜。

有的老人比較聽信俗語,認為是懷孕時吃了螃蟹或者魚,有的父母相信科學,認為是肺部生病了或缺乏維生素,也有的來源於生活經驗,認為是豎抱孩子導致的...

張思萊醫生曾說過“懷孕時吃了螃蟹或者魚,孩子才會流口水”這種解釋根本不能當真,沒有因果關係,也沒有科學依據。

那麼,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為何呢?是不是不正常?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5種原因要了解,家長對照一下

其實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家長先別慌。

張思萊醫生說,孩子流口水與發育階段有關,這代表著唾液腺開始發育,由於唾液中含有“黏蛋白”,因此具有粘液性,當它從嘴裡流出並呼出氣體時就會形成氣泡。

1)吞嚥速度跟不上

兩三個月的寶寶唾液腺逐漸成熟,開始分泌大量唾液,但吞嚥能力跟不上速度,又由於嘴比較小、深度不夠,無法兜住,因此一旦張嘴唾液便會呈泡泡形狀冒出來。

2)出牙

儘管孩子長牙時看不到,但其實已經在牙齦中萌發了。

牙齒從牙齦中冒出來,會有一些類似於針刺的痛感,這時大腦將接收反射信號,分泌一些唾液進行緩解。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3)傳遞飲食信號

唾液澱粉酶能分解澱粉,而唾液增加時,表明它已準備好“工作”。因此,當我們看到或想到美味的食物時,也會不自覺地吞嚥口水。

孩子小的時候做不到,但當神經系統進一步發育時,就可以擁有這種能力了。

到六個月大時,身體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營養,不再滿足於只喝奶,需要添加更豐富的輔食才行。因此,當孩子流口水或吐泡泡,就代表他們想吃東西了。

另外,添加輔食後澱粉含量增加,此時唾液腺受到的刺激增多,就會分泌更多唾液,流口水情況加重。

4)外部刺激

許多大人覺得孩子可愛,“忍不住”想掐掐小臉蛋。

儘管家長並沒有惡意,但由於孩子的腮腺比較脆弱,容易受損傷,便會流口水。

5)口欲期到了

孩子1歲內時正處於口欲期,主要依靠口部滿足各種慾望。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吐口水、吐泡泡、吐舌頭都是孩子用嘴探索這個世界的表現,對每天吃喝睡感覺無聊,便會用這種方法為自己找“樂趣”。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時除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外,還要注意護理,畢竟口水太多對皮膚也有影響。

1)緩解出牙不適

寶寶不停流口水時可能代表要長牙了,這時孩子不舒服,可能會在晚上“鬧覺”。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手指牙刷,或在手指上纏上乾淨紗布,幫忙按摩、擦拭牙齦。

2)及時添加輔食

孩子到了六個月左右時,如果發現他們對著大人的食物流口水,表現出明顯興趣,說明應該添加輔食了。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給孩子吃的第一口輔食,最好選用富含鐵鋅鈣的米粉,這樣才能補充寶寶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第一次添加時,最好只取一小勺,再用溫開水沖泡攪勻,然後取一點兒放到寶寶的舌頭下面,讓他自然地吞嚥下去。

之後再採用由細到粗、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則,逐步添加食物,避免過敏。

3)準備道具

為了幫助寶寶用嘴探索事物,發展大腦,提高認知,家長可以準備乾淨的牙膠讓孩子啃咬。其他的玩具也是寶寶的啃咬對象,要注意保持清潔。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4)做好皮膚護理

口水流到下巴和脖子上會刺激皮膚,嚴重時還會導致發紅。因此,及時為寶寶清理乾淨,並做好護理,是家長需要注重的事。

可以給寶寶戴上圍嘴,最好是紗布質地的,這樣可以吸收口水、減少刺激,口水多的時候可能需要兩個小時更換一次。

除此之外,最好能及時用棉巾擦掉口水,因為就算有圍嘴,口水太多也會讓其溼透。注意,擦口水時不要太用力,只需輕輕摁一下,把口水吸到上面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還要每天擦拭孩子的脖子和嘴,並保持乾燥,可以適當塗抹些潤膚露。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孩子經常吐泡泡、流口水,是不是不正常?5種原因要了解


寫在最後

雖說育兒無小事,但父母也不要風聲鶴唳,不要遇到什麼事兒都認為是生病造成的。

只要孩子嘴唇顏色、體溫、呼吸、精神狀態正常,沒有咳嗽,嗆奶不嚴重,就放輕鬆吧,不是什麼健康問題。

當然,如果有以上症狀,就要及時諮詢醫生了。

還有,無論多喜歡孩子都不要總捏臉、親臉,表達親暱的方式不止這一種,最大程度減少對孩子皮膚的刺激,才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家長可以通過拿玩具引逗孩子,或抱一抱等方式與孩子親密互動。

孩子流口水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的,等到他們口腔深度加深,牙齒全部長出,或者能控制唾液分泌的量、吞嚥能力變強就會改善。

但由於個體差異,這個時間有早晚區分,家長只要認真做好護理工作,就能給寶寶最大幫助啦。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