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群眾不脫貧,我不離社區

4月10日,桂東縣寨前鎮紅光社區人來人往。不少村民挑著山貨往社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趕,黃常便是其中一個。

這次黃常背了15公斤薏米,賣了420元錢,心裡喜滋滋的。“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解決了我們的銷售難題,非常感謝黃隊長!”黃常說。

“黃隊長”叫黃智敏,是國網桂東縣供電公司幹部,今年57歲。

寨前鎮是紅六軍團長征首發地。因資源缺乏、基礎設施滯後,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困難,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76人。

2017年5月,黃智敏主動申請,和同事向文亮來到紅光社區幫扶,黃智敏任駐社區幫扶工作隊隊長、社區黨支部第一書記。看到仍舊貧困的鄉親,黃智敏暗下決心:“群眾不脫貧,我不離社區。”

黃智敏一家家走訪,與鄉親們交朋友。75歲的黃桂榮腿有殘疾,老伴去世後生活困難。黃智敏走訪時發現黃桂榮的土坯房子漏雨,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改造。

為改變當地落後的基礎設施,黃智敏和鎮、社區幹部籌資400多萬元,修路、改造電網、建設安全飲水工程等。

經2年多努力,紅光社區大變樣,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達,企業車間機器轟鳴,泉水嘩嘩流進居民家……

“以前電壓不穩,機器跑不動,每個月產值最多10萬元。”紅光社區全全手袋廠負責人黃光學說,電網改造後電壓穩了,工廠每月產值提高到20多萬元,安排20多名群眾就業,人均月工資2000多元。

路通了、電壓穩了,全全手袋廠這樣的小加工企業在紅光社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已有16家。

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黃智敏指導成立紅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薏米、花豆、蓮藕、蜜蜂等種養業,吸引群眾加入。

走在紅光社區的田間地頭,油茶基地、蓮藕基地、花豆基地等一個個生機勃勃。蓮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在社區種蓮藕20多畝,套養泥鰍,每畝預計收入可達1萬多元,帶動10多戶群眾增收。

在國網桂東縣供電公司支持下,去年11月,社區還建起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既解決了種養戶銷售難題,又增加了集體收入。交易中心建立以來,已幫助全鎮629戶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57萬餘元。去年社區集體收入由2017年2000元增加至1.2萬元,今年將突破4萬元。

產業興,脫貧快。至去年底,社區33戶72人脫貧。黃智敏表示,剩餘3戶4人將在今年內實現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