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12月10日上午,作家蒋胜男长篇小说《燕云台》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网络作家村举行。来自国内多位著名文学评论专家参加了研讨会。《燕云台》小说作者蒋胜男对《燕云台》小说的创作初衷及要表达的思想做了发言,并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燕云台》研讨会现场

《燕云台》作为蒋胜男“宋辽夏”系列作品之一的“辽朝篇”,是其历史观与女性观的又一代表作。这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以文化认同消融民族差异,缔结华夏民族共同体的一段历程。作品于历史风云中呈现家国情怀,在铁血传奇里演绎民族融合,可谓想象与史实相得益彰,史观和史述可圈可点。

《燕云台》自出版以来获得诸多荣誉。该书曾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2016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上榜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第三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金奖,同时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报送入选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

领导发言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左:陈崎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 右:何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乌恩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主持,与会领导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发表了重要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乌恩奇表示,内蒙古的美誉度通过蒋胜男的《燕云台》获得了提升。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刘如文 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指出: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一批全国知名,业内顶尖的评论家,对我省知名作家蒋胜男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总结把脉,体现出我省网络文艺创作的良好氛围。浙江的文学发展离不开中国作协领导和在座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


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用“三点要求、两个特点,一个启发” 来总结《燕云台》的研讨会。《燕云台》符合对文艺作品的三个要求:一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良性统一;二是符合当下正确价值观和主旋律;三是故事逻辑合理与人物性格真实。同时,具有两个特点:对历史文化的自信;展现女性自强的精神。最后,这部小说给我们的启发是:作家不仅仅要走访体验,更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

接着,各位与会专家、评论员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燕云台》的评价。


何弘:作品对于中国国家观念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何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

何弘指出,网络文学中的历史小说常用写作手段是穿越、重生,但这样很容易因为个人的因素改写历史进程,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但蒋胜男的历史写作坚持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来展开故事,尊重史实,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国家观念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白烨:作品契合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启迪性的意义。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白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白烨提到《燕云台》带给了他两个印象最深的点。一是作品中的各个人物性格鲜活。蒋胜男将《燕云台》中的小人物也当成大人物写,上下几任君王、萧家姐妹、各个臣子,每个人都写得很形象。人物在忠爱难两全的局面中,既秉持“忠贞的爱情不能舍”又坚守“忠诚报国的大志不能忘”,饱满的人物形象十分动人。二是作品具有宏大的历史观。全书没有书写文化的优越性,而是讲述各民族融合,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与交织。这样的写作使她站在更超越的角度,符合大历史观、大中华观,契合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某种意义上,作品超越了现有的历史小说写作范式,而具有启迪性的意义。


黄鸣奋:祝愿《燕云台》能够在文学史、网络文学历史上留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黄鸣奋 厦门大学教授

黄鸣奋将网络文学划分了三重意义。一是媒体意义,网络文学是一种媒体文学,从传统文学到通俗文学,再到如今的无文不网、无网不文的时代,文学必须借助媒介进行传播;二是审美意义,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网络文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他说:“《燕云台》把过去我们认为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对立的差异性提升到了审美的层次,使之跨越了我们现在所处位置的局限,给我们一种更宏观的视野。”三是精神意义,小说的生命力,不只体现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一两次的互动上,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的价值。一部能提出议题的小说,能让大家思考和发挥的小说,它应该是超乎单独某个作品,而在文学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他祝愿《燕云台》能够在文学史、网络文学历史上留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定家:燕云台的三个“偏向”。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定家表示,《燕云台》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偏向于历史真实,在写作过程中,蒋胜男实地考察赤峰、辽中京博物馆等辽朝历史遗迹,收集大量辽朝历史资料,做了扎实的“考古”工作。这在年轻一代的作家中是很难得的。《燕云台》在家国情怀和人物情感上,偏向人物情感。作品关注人性,尤其将女性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姐妹情感纠葛惊天动地,引人入胜。《燕云台》在价值引导和读者趣味方面,偏向读者趣味,作品的受众广泛,不分年龄。


肖惊鸿:《燕云台》是一部“辽阔、精致、温暖”的小说。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肖惊鸿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

肖惊鸿指出,作品的“辽阔”体现在小说围绕大辽太后萧燕燕的一生展开,将大辽的历史风云、家国情怀、民族融合都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精致”体现在蒋胜男对历史小说的把握非常精准。历史小说一怕假,二怕真。“假”是脱离了史实,离小说近,离真相远,不足取;“真”是和史实相同,离真相近,离小说远,缺乏了小说家的艺术加工,也会索然无味。一边是艺术,一边是历史,中间的广阔地带才是小说家的天地,蒋胜男对此是清醒的。“温暖”体现在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北方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在历史人物身上得以展现,同时,她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使得蒋胜男身上具有大女人和小女生的二位一体。


陈歆耕:《芈月传》后,《燕云台》又给了我一个惊喜。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陈歆耕《文学报》原社长/总编、上海大学客座教授

陈歆耕表示,很多作家在写成一部成名作以后,后续乏力,接下来的作品一部不如一部。但是这部《燕云台》给了他惊喜,蒋胜男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这是值得钦佩的。其实,小说并不是要抛弃故事,之前他提的“网络文学2.0”也不是要抛弃网络文学与生俱来的某一些特征和优势。如果把这些特征、优势磨灭掉,可能网络文学就像传统文学期刊一样了。他认为的“网络文学2.0”应该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要有一个原创的新故事, 二是故事要有内在的张力,三是人物类型、形象更加丰富、复杂,四是要存在对文化、思想及历史真相的思考。蒋胜男拥有极具天赋的想象力,深厚的语言运用功底和探索历史的追求,能把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作者实属罕见。蒋胜男未来可期。


许苗苗:《燕云台》是一部非常显功力的作品。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许苗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许苗苗表示,蒋胜男在《燕云台》这部作品中对人物细腻的情感捕捉,让她数次有热泪盈眶之感。尤其在蒋胜男写到女主角萧燕燕面临爱情与事业的抉择时,她用细致的文字,将整个桥段描绘得合情合理又引人入胜。许苗苗认为一部精彩的小说,需拥有两个特征,一是情节抓人,令人在阅读时有画面感;二是文字感染力强,让人能够感同身受。以上两点《燕云台》都做到了。另外,她认为这部作品在不同的介质传播上具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同时又能超越具体媒介形式,给她带来新的感受,且其中有一些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是值得引起大家反思的,所以说《燕云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马季:《燕云台》比《芈月传》更前进一步。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马季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马季认为,《燕云台》在《芈月传》的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它的宏观视野更加开拓。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面中国大历史,通过生动细致的故事和人物,展现出了辽金文化的历史以及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二是主题为爱与坚守的女性心灵史。关于爱与坚守,作者从三个层面给出自己的答案,分别是青春的成长与不忘初心、权势和爱情的矛盾与纠葛,以及人物命运中的牺牲与隐忍。三是《燕云台》站位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小说。它作为一部古代女历史家、政治家的传奇,作品中没有写后宫争宠,也并未纠结于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而是站在中华大历史格局的制高点,通过辽宋政权更替,看世事变迁。故事侧重对女性世界的描述,书写了一部精彩的女性心灵史。



夏烈:《燕云台》重塑中华史。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夏烈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

夏烈表示,以往的历史小说作家多是以男性为主,因女性容易拿架空历史做言情背景、宫斗背景,故而能够真正书写好重塑中华史的厚重之作的女性作者并不多。而从《芈月传》到《燕云台》,蒋胜男一直都是一个严肃面对中华史的作者。《燕云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中国历史一直以来的宋本位带到了辽本位。更值得肯定的是,蒋胜男的创作里不只是本位的变化,而是对读,是多民族、多文化,甚至是不同性别之间的对读。


孙良好: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孙良好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孙良好说道,在《燕云台》中看到了“似曾相识”,但这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的记忆,而是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蒋胜男小说中的萧太后,与他小时候的印象完全不一样。原来对萧太后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太太,但是现在的形象变得更加具体、感性和丰满了。印象中,辽朝的形象也是被边缘化的,但在《燕云台》中变得清晰、可敬。蒋胜男的创作既给了他一种陌生中的熟悉感,又给了他熟悉中的陌生感。一般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中多为儿女情长和宫廷争斗,能从背后感受到历史深邃、人性深邃并展开哲理思考的作品素来甚少,而蒋胜男的小说中就蕴含着这样的哲理韵味。在这部作品中,蒋胜男也无意识地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学的写作手法。其实文学不应分新旧雅俗,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有好与坏。


郐颖波 :网络是市,文学是塔。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郐颖波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

郐颖波说道,网络文学作为媒介文学最开始是在“城”里流动,它是一个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主流、精英、大众摩肩接踵互相交流,最直观的反馈便是网民的点击和参与,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大家谈IP的时候,网络文学更多成为IP的源头或者母体。除了是“城”之外,文学还是“塔”。

她说:“我们需要树立一个‘塔’,这个‘塔’要引领光芒,这样才能凝聚民族精神、滋养国民的审美,才能拓展我们的文化版图甚至再创艺术高峰。”蒋胜男不仅在“城”里,而且搭建出一座“塔”,这座“塔”由三层铸就:第一层,在于女性。政治家常有,但女政治家在历史长河当中比较珍贵。这个过程中,她深入挖掘出少女形象、姐妹情、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感,是别的作家不能替代的。第二层,在于她对英雄主义的提炼。“英雄是了解命运并且能抗争的人”,蒋胜男的作品中将女性英雄的主题提炼了出来,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第三层,在于传承。她能够做到精神层面、审美层面的传承,以人化文,以文化人。


桫椤:《燕云台》既有灵魂又有血脉又有筋骨。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桫椤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北保定文联创研室研究员

桫椤表示,《燕云台》形成了网络历史叙事的新境界,小说具有严谨的逻辑、大量历史史料的运用、极富写实性的细节描写。他能体会到在这部小说里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股气脉。众多的人物、繁复的故事,都靠作者对历史的认知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将这些材料统和在一起。无论是小说的世界观建构、人物性格命运的发展、故事情节的推进、作品的完成度都非常完善。所以整个小说既有灵魂又有血脉又有筋骨,给人特别完整的感觉。


乌兰其木格:《燕云台》打通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厚障壁。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乌兰其木格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乌兰其木格说道,《燕云台》打通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厚障壁,它既有史料文学的雅正和宏大,也有网络文学固有的浪漫、传奇素质。蒋胜男在故事中凸显了两性观的构建,建立了两性平等的观念,不以男性为中心也不以女性为中心,而是男女两性共建的文明史观和历史观。整部《燕云台》提供了个体伦理和家国伦理的调和和对峙,确实是一部值得阅读、值得研究的好作品。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汪华瑛 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

随后,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汪华瑛表示,《燕云台》这部作品值得进行全方位的改编,用其它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推广。因为仅仅靠文字形式进行传播,力量很弱,只有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传播,文学作品才会传播得更广。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左: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唐龙尧 右:浙江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叶凯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网络作家代表:善水(左)管平潮(右)

另外,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唐龙尧,浙江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叶凯,网络作家代表善水、管平潮也出席了研讨会,并对《燕云台》的文学价值表示肯定。


陈崎嵘:近年涌现出来的网络文学中,《燕云台》是具有标志性的作品。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陈崎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

最后,陈崎嵘主任对每一位专家的评论、发言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燕云台》艺术地宣传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强调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而这种宣传和强调,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民族之间的情感连接,促进各民族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这部作品的思想价值所在。

《燕云台》站在大中华、大历史的视角,艺术地描写了中华民族内各民族此消彼长、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正面描写宋辽夏时代的开山之作。他认为,近年涌现出来的网络文学作品中,《燕云台》是具有标志性的作品,《燕云台》把中国网络文学历史题材创作和民族题材创作的书写推进到了新的境地,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燕云台》作者 蒋胜男

蒋胜男在研讨会上表示,她希望用多元化的视角去呈现三朝鼎立局面下的矛盾与融合,引发人们对于在“大变局”前做抉择的思考,打破历史只是成功者的单一叙述之惯常,呼吁人们站在大历史大视野的格局去重新看待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同时,《燕云台》一以贯之延续蒋胜男以女性为主角的叙事方式,她期盼且呼唤更多的女性,能够达成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内心深处打破“男尊女卑”的限制和禁锢,可谓是当代女性独立精神与健全意识的写照。

《燕云台》作为一部大历史背景下的网络文学作品,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逻辑,书中的剧情发展、人物命运走向有史可依,人物情感纠葛与政治斗争的云波诡谲又极富想象力,是融合历史功底、文学叙事与艺术想象的创作结晶。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燕云台》之特殊价值亦体现于其反映出的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大一统历史进程。辽朝在历史发展中极力推行汉制,促进汉化,其折射出的中华文化认同具有现实意义。与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伟大祖国认同的要求是一致的。且作品以“澶渊之盟”的叙事结尾,意指和平发展的众望,符合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燕云台》既有网络文学轻快流行的因素,同时还能将历史的典故、人性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思考生动地融入情节中,也让读者更加了解草原游牧民族在推行汉制改革时,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乱走向有序的复杂历程。读者能在《燕云台》中看到契丹、汉和党项等民族在融合中不断走向文明、走向开化的洪流,它不仅反映了历史的面相和动力,也是对当下时代的精神呼应。这一特征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的论断,《燕云台》无疑是对这种进步的历史观的审美化。

小说《燕云台》研讨会 专家:《芈月传》后又一个惊喜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办,杭州市文联创研室、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网络作家村承办,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阅文集团协办。

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柳明晔,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村办公室主任沈荣,阅文集团出版内容部总监陶云飞,果麦文化营销总监李慧颖,果麦文化法务总监李韦,均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