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90后本是青春正好,前途无限的时候,可是有一位出纳员,利用职务便利和财务漏洞,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将公款多次转移、骗取到自己个人账户下,金额高达720多万元。

她奉行“及时行乐”的奢侈生活,被私吞的公款都被及时花销了,被发现时,10平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其中一件衣服就价值6.4万元,一个包价值20万元。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不仅如此王雪还特别喜欢玩游戏,每月都会花重金请人帮自己打游戏,在游戏中就投入70多万。

她的朋友圈有不少“及时行乐”消费观的年轻人,在日益膨胀的消费心理下,王雪在众人的追捧中无法自拔。甚至在案发最后一刻她还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全局。

现在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及时行乐”的消费观,手中有钱就要花掉,享受当下的生活,全然不顾以后。甚至还会盲目追随潮流,购买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然而这种消费观,一旦形成习惯,野心会越来越膨胀难以满足,消费标准越来越高,有些孩子会逼得父母无路可走,还有一些误入歧途,被不法分子利用。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令人吃惊的是,这种消费观在中小学生中也颇为流行。

我家邻居乐乐上小学六年级,他的父母都是在外打工,工作很忙很少回家。他经常跟奶奶在家里生活。

乐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花钱却特别大手大脚。他每周有50元零花钱,但是常常一两天就花完了。

有一次我接孩子,正巧看到他在学校旁边的小摊上吃烤串,我好心提醒他让他早点回家。没想到他振振有词的说“阿姨,回家那么早干嘛,人生要及时行乐,这你都不知道吗?”

我被他的话逗笑了,但是也隐隐不是滋味。“及时行乐”成了多少孩子不劳而获、贪图享受、颓废偷懒的借口。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听起来诗意又潇洒的生活,很容易诱惑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然而对于这种消费观的错误理解,让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还有一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学会了盗窃财物。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及时行乐”是人性的贪婪,是逃避责任、颓废生活

及时行乐,不顾后果去做当下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及时行乐”消费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把手里的钱全部花出去,换成让自己快乐、兴奋的物品。

现在孩子大多“拜金”,对于一些奢侈品名牌衣服了如指掌。一旦打破了第一次这个购买奢侈品的底线,再加上众人的追捧,虚荣心爆棚,产生让自己兴奋的多巴胺,这种快乐的感受让人着迷、上瘾。无法再忍受毫无波澜、缩衣减食的日子

于是源源不断的掏空自己家产去“及时行乐”。然而,事实上很多孩子的生活条件并不允许她们这样挥霍。于是产生了不法念头,误入歧途。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及时行乐”这种消费观揭露了人性的贪婪,很容易让人产生逃避责任、不思进取的颓废心里。

仔细想想,我们的父辈们,在他们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人花钱大手大脚。他们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手里有钱首先想到的就是存起来。用来以后买房子、孝敬老人或者拿去学一门技术。

那个时期,孩子们虽然手里没有零花钱,但是每天过的依然多姿多彩。童年的乐趣不比现在的孩子少。而且还养成了疹子、节约的好习惯。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孩子们也越来越衣食无忧。

特别是90年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乐趣。再加上家长的宠爱,就会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空虚的生活环境,在遇到诱惑时难以抵抗,陷入虚荣心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事实上,所谓的“及时行乐”不过是对现实生活的空虚表现,仅仅用花钱满足欲望获得快乐,但其根本毫无所获。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孩子的消费观培养,是很多家长忽略的。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得如何花钱了。

可是事实上,很多习惯都是从孩子时期养成的。而生活中几乎事事与花钱相关,如果等孩子长大后才发现管理金钱的重要性,家长再想干预指导的时候,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孩子的消费观已形成习惯,很难改变。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就格外重要。家长可以从给孩子的零花钱入手。

在财务中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是指被放弃的价值最高的选择,又称为“替代性成本”,也就是我能常说的“有得必有失”。

生活中这个机会成本也是很重要,也许一件小事只要简单选择就好,但是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将会产生连锁反应,这些反应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当然,在选择时其结果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这种心里价值也要计算到机会成本中。

只有把握好机会成本,在生活中孩子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充分思考和推理,决定带来的后果和自己将承担的责任。即使结果没有达到,孩子也不会过于失望,反而会理智应对。

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一定是与金钱相关,重点在于让孩子懂得取舍,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不要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消费观,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 让孩子量入为出


孩子在购物时很少会考虑价格,通常看到喜欢的东西都想收入囊中。这样很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而且还会买到一堆无用的东西。

家长固定给孩子零花钱,在带孩子去超市采购的时候,大家一起想一想需要购买什么东西,然后列一个清单,再将清单物品估计一个价格。然后与自己的预算对比。

当然孩子也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列一个采购清单。零花钱是固定的收入,而欲望却很多,如果一次花完就只能等下次的零花钱。

决定权在孩子自己手里,只要他体会到不便就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家长可以适当给予指导,但是不要强求孩子。

  • 分清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


到了商店,孩子看到花花绿绿的各种商品,难免勾起欲望,这就就需要让孩子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什么才是最需要的。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每一种物品的用途,然后在家里找到已有的替代品。让孩子知道,只有自己最需要的才能让商品实现价值。

90后女职员一件衣服6万元,“及时行乐”消费观正在摧毁孩子
  • 正确看待广告


广告是生活中常见的,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广告。

其实这些广告看起来无用,但是却有很多类型,其中突出的产品特点也各不相同。有些事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有些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现在广告的质量越来越高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看广告,分析广告中想要突出的产品特点,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这对于孩子分析能力有帮助,当看到眼花缭乱的广告时不至于一时头脑发热去消费。而对于孩子的营销能力也会有帮助。

  • 分享购物经验


带孩子购物时可以跟孩子探讨那一家的货物更加物美价廉,而你在选购时又是如何挑选商品。

良好的沟通和分享,让孩子购物时保持理智,养成理智购物的好习惯。

生活中处处与钱相关,诱惑也不尽其数,让孩子提早学会正确的消费,才能不被世俗蒙蔽,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