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说说这几天我看到的一些特别心痛的事情,都是青少年轻生的事件,都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感触甚深。


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一、15岁少年服毒自杀 生命最后8分钟 他烧书控诉:老师两个字他配吗?

事情发生在3月29日,这天是星期五,下午4点多,原本住校的阳阳回到与学校仅仅一路之隔的家中,一个多小时后服毒自杀。远在浙江的妈妈发现他倒在家中,拜托亲戚去家里查看,虽然阳阳被紧急送医,但依然回天乏术。

那天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阳阳的同学说,当天他和两个关系好的同学打闹,被老师误会在打架,于是罚他们出去拔了一节课的草,之后,老师打电话跟阳阳的家长说了这件事,还说他语文只考了80多分,又没及格。4点多回到家,阳阳的妈妈用过监控视频问阳阳为什么打架,为什么语文只考了80对分,阳阳发了很大的火,说自己被冤枉,而且语文考了90分,没有不及格。之后,阳阳的爸爸也打电话给阳阳,责备他不该跟妈妈发那么大的火儿。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小时之后,意外就发生了。

在阳阳录制的视频中,他一边把语文课本一页一页地撕下来烧掉,一边自言自语:“有些人活在世上本身就是错误,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吧。”“一个人毁掉其他的人,他的存在是不是错误?”“说什么老师如父母,待你如自己的儿女,他干的是什么事?他配吗?老师这两个字他配得上不?”之后,他拿出一瓶农药,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之后,他在班级QQ群发了消息: “让你们看看,我差不多快要死了,都是杨小容害的。”

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二、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一名年仅17岁的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跳桥。

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孩在跳桥之前,母亲先是不顾车流危险,把车停在了高架桥中间,甚至后来还下车站在后座处对孩子进行批评。最终,在母亲返回驾驶座的几分钟后,男孩捂着脸跑下车,悲剧发生。

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三、4月18日中午一点五十分左右,一名江西16岁男生从自家6楼跳楼自杀。

小汤读初三的时候才转进这所学校,今年三月份被同班同学殴打,经过学习德育处教育协调双方和解。但孩子表示,不想在学校住宿了,无奈之下,家长和学校班主任老师签订了走读协议,孩子从四月份开始走读。

家长说孩子跳楼,可能与他在学校遭遇的事情有关系,一是挨打受了什么刺激不敢去学校,第二主要是考试没赶上,因为小汤的物理化学是最好的学科。

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四、4月22日下午13点左右,河南19岁少年坠楼。河南焦作沁阳市一名19岁男子站18层小区楼顶边缘,据对面楼目击者称,该男子系站在楼顶边打电话时,突然坠楼,与此同时有建筑材料掉落。警方通报称系坠亡,非刑案。当地教育局人员称男子系复读生,校方教师称学生有抑郁倾向。知情人称男子找家人要5000元钱未遂,站楼顶系赌气冒险。


四件悲剧有父母孩子争执赌气的、有校园学习不愉快的。但是在外人看来,悲剧的发生无一不是因为精神力量太弱,越不过生活中发生的障碍,走向了极端的绝路。

写在世界读书日,谈论活着。“活着”和“读书”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是吗?但我想你听我谈谈我读书的感受。

读书开始在高三,觉悟于去年,也是读书日,搞活动的时候入手了一批书籍。

在衣食无忧的时代,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谈谈高三之时,一个模拟考连专科线都够不着的高三狗,完全放弃了升学了。一天太长,干坐着没事做,那就胡思乱想了。想得太多,就觉得人生的无望,前途渺茫。而且全世界都往大学挤,自己却无动于衷,感觉完全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

不知为何,突然有一个想读读以前没读过的“课外书”。于是就在网上买了几本,感觉意外地拿到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那时候朝6.30,晚10.30,每天16小时在课室。因为和很多老师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上课安安静静就可以了,稍加装腔作势、偷偷摸摸地看完一本书可能就一天的事情。嫌讲课吵,偶尔也会塞上棉塞,就完全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了。

在迷茫的时候,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般的作者。通过他们的文字,我的人生观都慢慢的转变了。内心也不如以前那般沉抑了,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韩寒的一句话一直在我的心中,“你可以不上学,但是不可以不学习。”让我有种阔然明朗的感觉。学习≠上课,读书≠考试,以前≠未来。

以前没把握好,但是自己仍是人生的掌驼人,未来方向还是自己转动的。

书本则是阅读别人的航海书,感受别人的历程,丰富自己的经验。

为什么要将“读书”和“活着”放一起,是因为看到这些事情,我觉得非常惋惜。

我们身处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但精神世界却极度贫瘠。

我肯定地认为,他们做出这种愚蠢的决定,是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太贫瘠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能把他们击垮。白岩松说,除了生老病死,其他事情都是经历,并不能称之为挫折。上面悲剧的发生,正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太脆弱了,遇到一点小事就承受住。

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质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了。少年时期各种强身健体的保健品越来越多,技能学习培训班的档期排地越来越紧凑,身体的体脂率越来越高。对身体的成长越来越重视,却轻视了灵魂的给养。忘记没有灵魂的身体,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思想是灵魂的核心。人需要阅读各种优良思想,来给养我们的灵魂。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陪他读读书,总比你直接给优厚物质强。不一定是那种所谓的非读不可的经典文学,故事也可以。慢慢培养一个习惯,然后再选择感兴趣的。

读书是一个点到面的过程。从一本书连到另一本或者从一个作家连到另一个作家,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阅读网络。

这个月第一次乘飞机,去上海。因为经常看到村上春树写,在飞机上看完什么什么书。我带来一本韩寒的《杂的文》,在飞机上看。并不是要怎样,就是体验一下,在飞机看书的感觉。

邻座的大姐觉得有点奇怪,说很少见我这样的年轻人喜欢看书的,而且还是散文、杂文。我也知道,我身边也不多。包括自己,最近也很少了。

我庆幸自己能走进这个文字构成的世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更小的年轻人走进来。

阅读是探索别人,发现自己的过程。

体质固然不可轻视,但是灵魂更为重要。

在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不能让灵魂大饥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