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二戰——元日戰爭,神風由來

上篇講了,中日首戰,白江口海戰。此戰讓日本整整一千多年不敢染指朝鮮,中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文化、軍事等。

白江口海戰後,朝鮮高句麗,百濟後被唐朝新羅聯軍滅國,自此新羅從7世紀持續到9世紀,935年新羅內亂,後被高麗滅,936高麗滅後百濟。自此朝鮮進入高麗王朝時代。再看我們這邊,忽必烈在1260年稱帝,同一年高麗元宗向蒙古帝國稱臣,高麗成為蒙古的藩屬地。1263年蒙古帝國定都大都(今北京),取國號“元”。兩次向日本派出使者,望其稱臣,但都未取得實際效果。當時日本正值鎌倉幕府中期,幕府將軍惟康親王沒有實權,由年輕氣盛的權臣北條時宗控制朝政,其拒絕了元朝的使者要求,兩次的拒絕,讓忽必烈惱羞成怒。

中日二戰——元日戰爭,神風由來

圖中標記為登陸點

1274年忽必烈任命忻都為元帥,洪茶丘、劉復亨兩人為副帥,兵船900,聯軍共計3萬多人。從高麗的合浦出發,先是襲擊了對馬、壹岐島;在博多灣登陸九州。徵元聯軍,炮火震天,殺得日本敗退,但是畢竟元軍是馬背上的民族,不適合山地作戰,在越深入到九州腹地就顯得力不從心,加之日軍的頑強抵抗,副帥劉復亨受傷,夜裡的颱風又吹翻了200多艘戰艦,統帥忻都就連忙撤回國,第一次元日戰爭結束,時間持續20多天。

戰爭結束後,日本幕府的北條時宗想,憑這元朝那暴脾氣,肯定還得再來,所以就備戰,除了將大力修建堡壘、加強防禦設施。還組織九州的官兵學習中原戰術,特別是守城戰術,當然這些都是從宋朝學來的。這其中元朝也派了使臣,但都被殺了。

1279年,滅了南宋後,騰出手的忽必烈,第二次發動對日作戰,這次規模空前,其兵分兩路,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領四萬蒙古士兵,戰船九百艘,從朝鮮出發。一路南宋降將范文虎、李庭率領江南漢兵十萬,戰艦3500多艘從今寧波出發。從九州不同地點登陸,但是遭遇了持續兩天的颱風,吹垮了許多戰艦,日本稱之為“神風”。但是當時大多數戰艦尚未受損,準備襲擊太宰府,也就是九州的長官府,但是經過颱風襲擊後,食物的缺乏,蒙古軍對海上作戰經驗不足,山地作戰也不太在行,隊伍當中漢人佔據絕大多數,以前長期的壓迫,造成了軍中出現波動,加之日本少貳景資帶領九萬九州軍,水陸並進襲擊元軍,在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把元軍逐個擊破,元軍統帥逃離。自此第二次元日戰爭結束,持續一個多月,以元朝失敗,日本勝利告落。

在1286年,忽必烈還想對元動武,只是限於當時越南陳朝征戰失利,導致未能成功。

兩次元日戰爭,雖然沒能征服日本,但是元朝的統治地位卻沒有下降,反而不斷鞏固,相反日本在經歷兩次戰爭後,海上貿易關閉,沒有錢財給士兵,百姓提供,社會動亂,倒幕運動興起,進入一個大亂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