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煤化工项目正遭遇煤炭短缺,态势会否蔓延

我国本是煤炭大国,一直以来以“富煤”自居。煤化工产业也正是按照“富煤”的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然而近些年,蒙东地区,甚至蒙西、新疆等一些煤炭富集地区的煤化工项目都在喊饿,缺煤现象呈蔓延态势。


煤炭短缺,这是一些煤化工企业建设之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今后将长期面对的瓶颈问题。那么如何破解煤化工无煤可用的困局呢?

跟随石化产业观察(V.X号:SHCYGC)一起来看看吧。

煤化工项目无煤可用

这些煤化工项目正遭遇煤炭短缺,态势会否蔓延

两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煤化工项目切莫丢了煤》的文章,首次揭秘蒙东地区煤化工项目因缺煤而隐忧显现,当时,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采取了纠偏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

时隔两年,现在的情况如何呢?笔者最新调查了解的结果是,蒙东地区缺煤情况比两年前更甚。不止如此,包括蒙西、新疆等一些煤炭富集地区的煤化工项目都在喊饿,缺煤现象呈蔓延态势。

仍以蒙东地区为例。早些年,当地褐煤价格100多元/吨,但时下价格一路上涨到200元/吨还难以买到。建在当地的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目前已投产的13.3亿标方/年产能仅为设计总产能的1/3,年需煤炭770万吨。但即便这点产能,也因当地褐煤供应严重不足,生产难以正常运转,负荷最低时被迫压至50%以内。无奈之下,企业只好舍近求远,从蒙西的鄂尔多斯等地区购买烟煤,价格约在600元/吨以上。如此一来,企业本就严重的亏损状况因煤炭成本大幅提高而进一步加剧。而大唐另一家煤化工企业多伦煤制烯烃项目,同样面临缺煤困境。多伦煤化工项目设计产能为46万吨/年聚丙烯,设计煤种也是褐煤,年需煤炭790万吨。由于当地褐煤奇缺,企业只好从外地购煤。据了解,多伦煤化工项目仅外购烟煤每月成本提高4000万元。

据了解,不仅煤化工项目无煤可用,甚至连蒙东地区一些国家重点特高压煤电项目也因缺煤不得不压缩发电机组,减少发电量。

蒙东地区为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地区,情况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情况可想也好不到哪里去。据反映,蒙西鄂尔多斯地区当地原料煤已经出现供应偏紧的趋势并对煤化工项目产生影响。而新疆个别地区及辽宁等一些地区煤化工项目也因煤炭资源无法落实,上马的项目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煤炭短缺背后的原因

这些煤化工项目正遭遇煤炭短缺,态势会否蔓延

我国本是煤炭大国,一直以来以“富煤”自居。煤化工产业也正是按照“富煤”的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怎么突然间煤就不够用了呢?笔者通过对我国煤炭主产地进行调研,认为煤炭短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煤炭产能不足。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高达千亿吨,居全国第一位。但煤炭储量和煤炭生产是两回事。锡林郭勒盟现有大大小小的煤矿共计19家,合计产能约1.22万吨,而2019年7、8两个月产量仅为产能的83%和86%,9、10两个月情况也未好转。综合测算来看,该地区实际产量低于产能的90%。

据了解,锡林郭勒盟煤炭产能难以全部释放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煤炭生产企业陆续出现土地问题。褐煤一般为露天开采,由于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剥离面达到临界,原来的征地用完了,重新征地难度较大、时限长,新的征地手续仍在审批过程中,导致停产或大面积减产。目前锡林郭勒盟19家煤矿中,有5家大型煤矿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地紧张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产。这5家受影响的矿总产能5300万吨,占到该地区煤炭总产能的40%以上,直接停掉的产能1600万吨,占该地区总产能的13%以上。另有4家煤矿在2020年也将面临同样的征地问题。

二是耗煤企业增多。

这些年来,一些煤炭富集地区凭借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大量布局上马现代煤化工及煤电项目。内蒙古地区仅大型煤化工园区就多达28个,各类煤化工项目多达数10个。除此之外,煤电项目就更多了。耗煤项目上马过多过快,煤炭产能释放相对缓慢,煤炭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就在所难免。

仍以锡林郭勒盟为例。电力、化工、有色三大行业用煤量在全盟列前三位,合计用煤量占比达96.8%。从重点耗煤企业看,2019年前8个月全盟有11户企业耗煤量超10万吨,其中仅大唐多伦煤化工公司因生产能力提升,月均需煤量就增加了约10万吨。今年,包括大唐锡林浩特发电项目在内的一批特高压大型煤电项目正在陆续投产,都将消费大量煤炭,不排除煤电、煤化工相互争煤。


如何走出煤炭短缺困局

这些煤化工项目正遭遇煤炭短缺,态势会否蔓延

煤炭短缺,这是一些煤化工企业建设之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今后将长期面对的瓶颈问题。如何破解煤化工无煤可用的困局,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煤炭企业释放产能。锡盟等地露天煤矿集中出现征地问题有历史原因。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坚持问题导向,以保障企业生产用煤为宗旨,简化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办理审批手续的时间,尽快释放煤炭产能。对承担着保供任务的煤炭企业,用地申请可采取一边生产一边办理手续的办法。同时,要形成煤炭企业用地的定期评估制度,对于面临用地紧张的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及时预警,使煤炭生产企业尽可能避免因征地问题导致的停产减产。

第二,放宽并加大进口煤炭力度。为了保障国内煤炭市场,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进口的管制力度。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因时而异。据笔者了解,去年有地方遇到煤炭紧张,拟从国外进口煤炭,但受制于进口政策限制难以实施。甚至有载着进口煤炭的船难以靠岸,只能在海上漂等。如今,一些企业也在考虑通过煤炭进口解决问题,但又担心受到政策限制而举旗不定。其实,眼下适当进口煤炭是缓解煤炭需求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可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第三,煤化工企业要重新审视煤源问题。锡盟地区煤化工企业已出现的煤炭“吃不饱”问题将很快波及到整个煤化工产业。其他企业应及早重新审核用煤计划,不要等项目上了马、开了车却找不到煤。蒙东地区一家大型煤化工企业,自己原本有一个储量高达70亿的褐煤矿,但在开采几年后,由于采剥比过高造成开采困难,加之土地问题等原因,最终被迫关停,企业因此失去煤源。不要以为项目上马时地方政府有承诺,煤源就笃定有着落,不要只看到眼前三年五年,而要想得更长远。随着时间推移,当地项目增多、领导换人,地方政府的煤炭供应承诺很可能落空。这样的案例多有发生。因此,煤化工企业一定要考虑到各种情况,确保煤源万无一失,确保全生命周期内煤炭有可靠保障。

.......................................................

本文系石化产业观察独家发布

图片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