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經濟機會

最近有一句火遍全網的話——“待在家裡就是對國家做貢獻”。實際上,國人響應國家號召減少外出,一定程度上真的是在做貢獻——不僅是為抗擊疫情做貢獻,不僅是間接地做貢獻,而且還為經濟、為很多行業,做直接貢獻。

毫無疑問,疫情期間顯示出的所有行業機會,都與可以“一鍵觸達”的互聯網緊緊綁在了一起。

疫情之下的經濟機會

1. 網購:生鮮火爆

春節之後,“菜譜”在百度搜索的熱度提升了70%。足不出戶的居家生活,讓國人開始自“食”其力。

2020年春節,一方面是線下餐飲企業過得都格外艱難,菜場也作為人流密集場所被避之不及,而另一方面,“菜譜”搜索熱度的上揚,確實捧出了一門本已經炙手可熱的經濟——幾乎所有生鮮電商的訂單都是爆炸式增長,其中,美團平臺春節期間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

2. 生活服務:健身、娛樂攀高

多少有些出乎意料,“Keep”這個運動應用的百度搜索熱度,比春節前上升了110%。

和網購的實物屬性不同,keep對應的生活服務,真的就是更強調服務的屬性。在這一屬性之下的行業機會,除了健身,還有娛樂、學習、社交等等。事實上,“網遊”、“電影”、“電視劇”、“小說”這些關鍵詞的搜索熱度都在春節後上升。

3. 在線教育:迎來獲客契機,視頻社交意外走紅

國內電視廠商海信的數據顯示,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2020年1月份海信社交電視的銷量環比增長了213.46%。海信的市場人士稱,“大屏幕正在承載越來越多的家庭社交需求。”事實上,在一個全面在線化的時代,視頻社交產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僅僅是拜年,從家庭社交、在線教育到視頻會議,都顯示了這類產品未來的機會。

4. 在家辦公:企業服務的急先鋒

節後在家辦公首日,阿里旗下的“釘釘”顯示,有接近2億人在家辦公,2月5日,釘釘甚至因此首次超過微信,躍居蘋果AppStore排行榜第一。

除了這些機會,由於始料未及,這次疫情確實正在造成很多負面影響。疫情中的“中小企業”是亟需關注、需要幫扶的市場主體,而與此同時,一些免疫力差、身體孱弱的傳統企業加速淘汰、低端產能加速出清。但實際上,這也有助於有限的資源實現更加良性的分配,這在客觀上,也是符合供給側改革方向的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