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Music

電影配樂就像角色的前世今生。

願意聽的人才能聽得到

在成就侯孝賢電影名聲的人中,除了“寶島文學三姐妹”之一的朱天文建造的骨架血肉,還有一個不易察覺卻悄悄為人物激活靈魂的配樂師,雷光夏。

從20歲時憑藉《作家身影》的紀錄片配樂獲得臺灣金鐘獎,到7年後推出了個人的首張音樂專輯《我是雷光夏》,清新可人卻低調而沉靜,只讓願意聽到的人聽得到。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彼時,林強是《南國再見南國》的配樂人員之一,通過唱片公司找到雷光夏,簡單地問她有沒有還未發佈的歌曲,雷光夏還不清楚自己的曲子會放在那裡,不知道要什麼風格的,就將手上的兩個曲子給了出去。於是,高捷、林強和伊能靜在山路上生出“小鎮的海”,成為經典的一幕。場景和配樂在此之前相互尋找,在遇到的那一刻獲取生命力。

1999年,雷光夏推出了第二張專輯《臉頰貼緊月球》,這之後,“第36個故事”“她的改變”“不想忘記的聲音”不斷將低沉而磁性的聲音浸入更多人的耳朵裡。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五年一劍低調事

作為音樂創作人,雷光夏沒有走到臺前,是一個低調的幕後創作者。但她或許有點太低調了。

無論是低沉的音色,還是做事的方式,“低調”都是她始終貫穿的踐行詞。按照她的這種派頭,誰能輕易想到她是90年代一批開疆闢土的重要女性創作者之一呢?她也是電子音樂的行家,有古典鋼琴與爵士樂的底蘊,是在民謠裡吟唱的詩人。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就像五年匍匐生髮出《範保德》配樂。這是一個由電影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曲子,其實這也是一種嘗試。在早期,雷光夏看過《戰場上的聖誕快樂》,感覺裡邊坂本龍一的配樂很是新潮。後來才知道這是音樂家不是根據電影“配”音樂,而是把自己的音樂作品貼上去,但是或許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配樂獨立性強,敘事性強。

所以雷光夏這次用一種“配樂”的方式,從劇本開始,五年時間生髮出六十多首曲子給到導演,給了《範保德》一種特定的人物性格和基調。低調、緩慢的調性,深沉的哀愁,使《範保德》中兩代之間血濃於水又微妙難喻的親情感營和透過往事回憶與尋父之旅的見聞,發出出命運的無奈和感嘆。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一切沒有白費

就製作面向來說,思考所有元素與樂器,讓音樂的細節與靈魂呈現,是創作者的使命。但是就結果來說,雷光夏似乎過於淡定,淡定的就像不在乎結果一樣。

《第36個故事》在金馬獎獲得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她隨意地和合作的林強說:

《第36個故事》在金馬獎獲得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她隨意地和合作的林強說:“如果得了,你幫我代領吧”。在第20屆臺北電影獎開始之前,她因《範保德》得以參選,出發前,雷光夏的爸爸在出門前祝好運,說道:”沒有準備感言嗎?就把北投快炒店的菜單拿去唸一念吧!於是她在快要揭曉前,趕快擠出一些東西來。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其實她很珍惜。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份很大的榮耀,對她而言更是。無論是第二張專輯《臉頰貼緊月球》提名最佳作詞人、最佳編曲、最佳MTV、最佳專輯,最終獲得最佳作詞人,還是《範保德》拿下的最佳配樂,雷光夏都感恩和努力。

真是謝天謝地,我居然沒有死在配樂的過程中,然後還有獎金五萬塊……

侯孝賢的御用配樂,用五年打磨一部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