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民主革命志士刘邦彦

刘延吉 刘邦彦(1893——?)原名国彦,字汉佐,甘肃省条城北山硷台子人,今属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红岘村。 淸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几个乡下人赶着三、四条毛驴,驴背上驮着瓜,他们踩着路上的积水,望着头顶翻滚的乌云。驱赶着毛驴赶赴省城兰州去卖瓜。他们中间有一个十五、六岁的白面书生叫刘邦彦,受他父亲的委托,随乡人去卖瓜。 这年刘邦彦毕业于青城高小,当时叫青城书院。到兰州后,适逢甘肃省立陆军小学即甘肃陆军学堂在兰州招生,自幼在胸中激荡的报国之志顿时如烈火般燃烧,促使他做出一个决定:报考!遂将卖瓜所得权充报考费,结果名列前茅,被录为优等。据说刘邦彦考赶考时因雨错过了入场时间,被拒之大门外,情急之下,赤足翻窗进入考场。主考官见他志诚,给他发了考卷。 在陆军小学,刘邦彦刻苦自励,学术两科,同时并进。毕业后。他父亲和在外做官的叔父欲使他改图,因当时重文轻武,甘肃尤甚。刘邦彦痛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祖国,慨然有志于天下,决心学习军事,不顾一切。他瞒着家里人赴兰。报考了湖北陆军预备军官学校,即第三陆中。起程赴鄂时,到达河南郑州才将书信寄到家中,报告衷曲。 信中说:“五弟国举见字知悉,遥启者!我一时忽略,竟然来鄂。家中无人时常通信,汝可每月来信以达家中之事,他乡之人可以少安。再汉口斗价一时不得其详,日后再报,各头忏之,诺每元换赢油籽六元上下。近来生意可好?兄汉佐手书 中华民国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1916年(民国五年)6月,刘邦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全国最负盛名的军事院校保定军官学校,属第六期工兵科。叶挺、邓演达,黄其翔,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等都是他的同学,分在一个连。1919年秋毕业时。叶挺,邓演达都在他的留言簿上题诗留念,叶挺在留言簿上画一幅蓬勃向上的兰草,提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惜的是这本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毁于“文革”。刘邦彦本与叶挺有约,一同去南方投奔孙中山,但与他关系特别密切的保定军校教官裴建准将充河州镇守使,于是他自请派往该镇,以见习军官任用,被委为军械官。裴建准为了培养中下级军官,在河州创办军事教育处,刘邦彦兼教育长。 1925年8月,北京段祺瑞执政府发表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兼任甘肃军务督办,冯派他的五虎上将之一,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为总指挥,代理冯的甘肃军务督办职权,蒋鸿遇任入甘部队副总指挥兼督办公署参谋长,率部自五原出发,经宁夏入甘肃到达兰州。在消灭了李长清等地方势力后,兰州的局势逐渐稳固,不久第二师部分部队调赴绥远,所空兵额,乃派出大批人员招募壮丁入伍,国民军在兰创办军官军士教导团,训练下级军官,刘郁芬和张维玺兼任正副团长。 时甘肃有八镇驻军,面对国民军的军事部署,有的观望,有的暗中互动,意欲对抗。刘邦彦利用和裴建准的关系,说服这位儒将断然摒弃其他各路联合距刘的妄想,采取合作的态度。国民军聘刘邦彦为教官,是为西北军学兵营。何处,任谦,蒋云台均为他的学生。尤以武山县城关镇人何处两人志趣相投,追求进步,向往革命。 1926年,任谦参加冯玉祥部队,并投入第二次北伐战争,后回乡。1931年秋,刘邦彦所在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渭源县庆坪乡街道,任谦站在路边看热闹,两人邂逅相遇,刘邦彦问他:“现在干嘛?”任谦说:“闲在家。”刘邦彦说:“大丈夫何甘为一农夫耳,跟我们走!”遂进入鲁大昌部,先后任团长旅长,国民政府平凉专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第八战区参议。1948年加入中共。 刘郁芬所属第三旅旅长张维玺,特别敬重刘邦彦的才能,交往之余,倍加器重,聘任刘邦彦为该旅上校参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