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对于生活的长短和生命长度的意义

生活中每当谈到人性,总会引发无数诡辩。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说人性本恶,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客观地说,更能够让人接受人性呢。人是善恶同体,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

有一本书名叫《偷影子的人》,作者是法国的马克·李维,一名优秀作家。在小说中他利用“影子”的描写深度刻画,暗喻了人性的光芒。如果论人性与救赎来说,《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讲述的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更细腻,更直击人心,更让人久久回味。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的畅销书。在美国亚马逊3月底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超过《达·芬奇密码》。2007年被导演 马克·福斯特 拍成同名电影,影片获得80届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对于生活的长短和生命长度的意义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与风筝的故事展开,一个富家少年阿米尔与家中仆人哈桑关于风筝的故事,身份地位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细说的话文章分为三个阶段:

一:少年正直的哈桑与阿米尔的卑劣性格最对比,为全文埋下伏笔。

阿米尔身为少爷,性格懦弱,身体瘦小,喜欢读书写故事。

哈桑身为仆人,正直刚毅,忠诚勇敢,喜欢听阿米尔少爷读书讲故事。

他们两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同一部电影《七侠荡寇志》,喜欢一起放风筝。

因为阿米尔觉得缺少父亲的爱,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好,想要占有属于自己的父亲给予的全部爱。在风筝大赛中,胆小的阿米尔看到被欺负的哈桑,选择了卑劣的逃开。而为阿米尔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依旧是纯真正直,天真无邪。哈桑越是这样,阿米尔越是不敢面对他。

当一个人的善良与另一个人的懦弱自私做对比的时候,灵魂的拷问就不会停歇与自私的人。

二:因为年少,阿米尔单纯的以为不见就不会痛苦,为下文让阿米尔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做了铺垫。

阿米尔始终无法面对单纯无邪的哈桑,一脸虔诚的在自己面前。尚不经事的阿米尔以为不见就会停止自己的愧疚,就可以让自己心灵的枷锁不在步步紧逼自己。于是再一次的做了错误的选择,无情的诬陷哈桑,如愿以偿的赶走了哈桑,才知道,有些离别,一眨眼就是永远。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对于生活的长短和生命长度的意义

三:中年的阿米尔,终于选择了面对前尘往事,通往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十几年后,有家有室的哈桑,在好友拉辛汗的帮助下,走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来看望病重的拉辛汗,才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夫妇被坏分子击杀,留下了一个儿子索拉博,为救索拉博,阿米尔差点赔上性命,只是他心甘情愿。几十年来,他终于不再为十二岁那年的行为所困扰,终于释怀,心脏终于有阳光进入。为哈桑的儿子在心里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

整本书大概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概括的不及书本的十分之一,不如读起来有感觉。此书已经上市,好评不断。在07年的时候被梦工厂拍成电影。这本书在豆瓣必读书单是首榜,实属好物。文字在作者笔下行云流水,字节表达如此细腻娇柔,有无穷力量环绕人心。

以上表述来看,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人性的救赎这件事,不在乎生活的长度与生命的长短,一个人一旦犯错,那么他之后的人生都会在救赎中度过,在犯错与救赎之间联系叫做人性。人人都有的东西,是有的人原则上不会冒犯,有的人在性格上输掉了。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男主人公阿米尔看到哈桑被欺负后的心历路程。

1、事情发生的时候,阿米尔选择卑劣的逃跑了。

当时的情况被阿米尔尽收眼底后,书中的描述说的很好:我停止了观看,转身离开那条小巷。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手腕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意识到还有别的东西。我在流泪。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对于生活的长短和生命长度的意义

其实当时的阿米尔有机会做别的决定,一个决定阿米尔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阿米尔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哈桑无数次为他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阿米尔身上的后果,可是,阿米尔跑开了。

2、阿米尔开始害怕面对哈桑,开始逃避。

(几声敲门声后)

“谁?”

“我要去烘焙坊买馕饼,你要.....你要一起去吗?”哈桑在门外说。

“我觉得我只想看书。”我说,用手揉揉太阳穴。后来,每次哈桑在我身边,我就头痛。我不得不得承认,哈桑扰乱了我的生活,每天尽可能不和他照面,并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每当哈桑在身边,我就觉得氧气会耗尽,胸口收缩,无法呼吸。

3、终于无处释怀,濒临崩溃。

阿米尔本想激怒哈桑,让哈桑打自己一顿,或者骂自己一顿,自己心里也会好受点,可是哈桑没有。任由阿米尔推搡也不会反抗阿米尔。

我任由眼泪决堤,跪在地上,身体前后摇摆:"我该那你怎么办,哈桑?我该拿你怎么办?"但等到泪痕风干,我脚步沉重地走回家,我找到了答案。

4、找到答案的阿米尔,选择诬陷哈桑,赶走哈桑。

我终究将这本书扔在屋角那堆礼物上面。可是我的眼睛总是忍不住看向它,所以我将它埋在下面。那夜睡觉前,我问爸爸有没有看到我的新手表。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对于生活的长短和生命长度的意义

当阿米尔如愿以偿的让哈桑离开后,阿米尔意识道那种熟悉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以为就这样解脱了,不在面对正直的哈桑那虔诚的心了,以为这样都会好起来的。

5、很多年后,忆往昔,阿米尔为了人性的光辉奋不顾身。

十几年后,通往好人的那条路上,阿米尔在救哈桑的儿子遍体鳞伤时,感受到自己的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怀感,也是在十二岁以后,可以开始睡安稳觉了。

不可否认阿米尔在救赎的道路上受尽的苦难,也是罪有应得,不过也是文章的亮点。少有人可以有再次通往好的人路,阿米尔是幸运的,不用一辈子在煎熬中度过,实属不易。

经历无视——逃避——崩溃——诬陷——自我救赎。

人生就是我这样一点一点长大的,无论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只要良心上无法心安理得的面对生活的一切,他的幸福感就是欠缺的

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是不会痛苦的。在人生与人性选择的时候,阿米尔挣扎过,不过害怕的选择跑开。当无法释怀时,就是有一个人的离开得到解脱。在自我欺骗中得到满足。生活过去多久,生命如何冗长或短暂,还是再次踏上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救赎对于生活的长短和生命长度的意义

生活的长度可以用时间计算,可是生命长度的意义却无法衡量。

一个心怀枷锁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人可以亏待自己,但是不能再良心上亏待别人,那就是无视自己的幸福感。这篇小说的构思巧妙,让阿米尔有再次通往好人的路,很幸运。而现实中的我们,有时候良心的天秤稍一倾斜,便踏入不可挽回的漩涡之中,千万不要为自己的一己私利来考验自己的余生,把自己陷入水生火热之中。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全球二千万读者口耳相传的一本书,可见影响力多大。一本书的好坏是由读者决定的。如此有温度有力量,可温暖人心的一本书,值得一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追寻的风筝,所以我们的人生才多姿多彩。我们勇敢做自己追风筝的人,不是逆风逃避追赶风筝的人。人性的长度是无法衡量的,往往就在每个人的一瞬间,因此我们都要抓住那个点,让人性占据自己生命的上方,才不会迷失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