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達區:古稀老人的“戰”貧史

“郭叔,忙呢?”“哦,前段時間種麥子把田埂破壞了,我補點土。”“這麥子都長出來了”“是了,準備能上水了。”富民社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丁雪佳來到穩定脫貧戶郭建民的田地裡回訪郭建民的發展現狀。

烏達區:古稀老人的“戰”貧史

幫扶幹部帶來“強心劑”

今年72歲的郭建民是烏海市烏達區富民社區的穩定脫貧戶,育有一兒一女。

老郭僅有4.2畝的土地,除田地的收入和低保的收入,再無其他收入。2013年,女兒上學的學費和生活費,讓本就貧困的郭建民更是一籌莫展,駐村工作隊得知後,為其女兒郭榮爭取到了國家扶貧政策——“雨露計劃”。2014年,駐村工作隊將老郭一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接下來的幾年裡,按照“一戶一策”的精準扶貧政策,駐村工作隊幫助郭建民申請了每年的農資購入補貼政策,幫助其辦理5萬元的貼息貸款,還積極聯繫住建局、衛健委等行業主管部門,為其申請了公租房和每年280元的醫療保險補貼。

現在,老郭一家居住在瑞德小區66.46㎡的樓房裡,“申請房子時候,于波,可是給我跑上了,開著自己的車,貼著自己的油,拉著我這跑、那跑。”老郭操著一口河北鄉音說起幾年前駐村工作隊對他的幫扶依然十分感激。

烏達區:古稀老人的“戰”貧史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2017年,老郭在自有的4畝土地上,種植了桃、梨、葡萄等果木,2021年將陸續結果,“我就叫它開心採摘園,價格優惠,高高興興地來採摘”老郭高興地說著自己田園的名字。除了自有土地外,2018年和2019年老郭通過5萬元的貼息貸款承包了60畝土地,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白菜等。期間,駐村工作隊聯繫烏海市陽光技術學校和烏達區產業發展指導員朱世福分批次的來指導老郭生產種植。年底收成後,駐村工作隊積極聯繫購買企業,幫助銷售白麵50餘袋,還了貸款後,老郭的手頭還有了3萬餘元的結餘。“幸福都是自個奮鬥出來的,今年我還種植玉米、小麥,要比去年賺更多的錢!”老郭驕傲的說到。

在今年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那段時間,郭建民主動參加了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配合社區幹部開展返鄉人員排查、防控政策宣傳、參加卡點的值班,他說:“自個抽空就出來站崗,儘自己的力量幹就行了。”

烏達區:古稀老人的“戰”貧史

烏達區:古稀老人的“戰”貧史


摘帽“四不摘” 脫貧不返貧

“我現在每天路過駐村工作隊,他們都和我打招呼,問我每天作甚了,還時不時的問我閨女幹嘛的了”老郭邊說邊盯著駐村工作的人員。

2018年底,老郭享受到了退休福利待遇,女兒也畢業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2019年底動態摸底老郭成為了穩定脫貧戶。雖然已經摘掉了貧困“帽子”,但駐村工作隊還是定期走訪、及時跟蹤老郭家的情況,實施“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儘管已經摘了帽,仍然不能歇腳,必須快馬加鞭再奮戰,繼續送他們一程”富民社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丁學佳說道。

行百里者半九十。烏達區全面落實“四不摘”的要求,再接再厲鞏固提升已脫貧摘帽成果,及時組織開展“回頭看”,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烏達區:古稀老人的“戰”貧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