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達區“中國好人”褚立志:立志戰“疫”,躬行必贏

一輛三輪車,一個消毒藥水噴霧機和一沓宣傳單,這是2015年“中國好人榜”上的助人為樂好人——褚立志,在疫情防疫一線的“戰場”裝備。


烏達區“中國好人”褚立志:立志戰“疫”,躬行必贏


褚師傅今年68歲,居住在烏達區蘇海圖辦事處,義務修路近十年了,是本地人交口稱讚的老實人,大家都親切的叫他老褚。疫情發生後,老褚和妻子主動請纓做志願者,“這個時候,我們這些模範再不上前,還啥時候上。”防疫卡口堅守排查、噴灑消毒液、分發張貼宣傳單……一個多月來從未休息。“我做的都是小事,社區的工作人員更辛苦。”褚立志拉了拉口罩謙遜的說。


烏達區“中國好人”褚立志:立志戰“疫”,躬行必贏


烏海的2月,有時氣溫會降到零下20多度,褚師傅每天早晨六點多,吃一碗鹽水掛麵加一個饅頭後,主動去社區報到,開啟一天的志願服務。記者先後採訪褚立志兩次,他都在刺骨的寒風裡忙碌著,穿一身迷彩服,戴著帽子、眼鏡、口罩,遠看像一個健碩的小夥子。老褚騎著載滿消毒用品的三輪車,帶著妻子和協助的志願者,穿梭在辦事處所轄的大街小巷,偶爾會自言自語的感慨“這條路有許多坑是我修過的,後來政府重新修路都覆蓋掉了。”


烏達區“中國好人”褚立志:立志戰“疫”,躬行必贏


一天兩次噴灑消毒這件事看起來簡單、乏味、枯燥,其實工作量巨大。“揹著幾十斤的消毒桶,就是緊的快走,消毒水也一會兒就凍住噴不出來了,要不停的拆下來、解凍、再安裝。起初不懂防護,消毒液腐蝕壞了好幾個桶,等褲子溼透了才知道。頭兩天回到家後,老褚累的,我和孩子看著就覺得心疼。”一旁的妻子劉慶英用河南鄉音告訴記者。

褚師傅原本是兩肘撐在路邊的垃圾箱上,躬身半趴著,聽到妻子的訴說,趕忙站直安慰,“受點苦就是一時的,休息休息就過去了,人不幹活攢力氣,從來攢不下,今天用了,明天還長力氣。”他和妻子爽朗的笑聲點綴了空蕩的街道。其實,口罩下的一張張笑臉,充滿希望也傳遞力量,是每座城市康復的特效藥。

褚立志一家紮根烏達快四十年,在生活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一直勤勤懇懇堅持義務工作,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即使面對質疑和曲解,仍然保持坦蕩,“趕走病毒對大家都好,我身體好,飯量大,這些小事都能做。疫情過去,比啥都強”。老褚語氣堅定,還透著一股子不服老的勁兒。問及初心是什麼,褚師傅義正言辭的說:“只要繼續幹下去,這就叫初心。”正可謂:幽境自能外見,高懷獨出世間痴。


烏達區“中國好人”褚立志:立志戰“疫”,躬行必贏


老褚不畏嚴寒,不懼風險,舍小家為大家,用行動彰顯模範人物的帶頭作用,讓“好人精神”拔節生長。他在極低的物慾中不忘擔當,又讓奉獻社會成為了生活本身的組成部分。褚立志同時也是廣大志願者的一個縮影,疫情期間,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平凡卻盡心盡力,躬身做事的人,像橋樑連起四面八方,把必贏的信念傳至五湖四海,也為這個春天注入了明媚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