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富人善用“逆向思維”,窮人僅用“慣性思維”。

經濟學理卡尼曼曾出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問題:

如給你兩個選擇:

其一,若給你100萬美元;

其二,若你有50%的機會得到1千萬美元,也可能有50%機會一無所有。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你如何選擇?

很多人都會選擇第一個。因為這個選擇直接有效,沒有風險。

後一個選項,雖然價值更多,但是,還有50%的風險存在。與其有風險,不如拿那100萬心安理得。

這就是根據卡尼曼的行為經濟學基本原理

之一“確定效應”的不同選擇所產生的結果。

什麼是確定效應?

魚和熊掌苦不能兼得,在確定的收益和風險之間,多數人會選擇確定近水樓臺先得月。所謂“見好就收,徒手易得。稱之為“確定效應”。

另外卡尼曼提出的另一個基本原理“反射效應”。

什麼是反射效應?

在確定的利益和風險之間,怎麼選擇,有人會選擇風險性賭注。稱之為“反射效應”。

我們來看“反射效應”的原理

其一,若你會虧損100萬美元。

其二,若你有80%可能虧損200萬美元,20%可能不虧損。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其結果是,只有少數人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去冒險搏一搏,也許會有驚人的收穫。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這就是現實生活中許多富人積累財富的法則。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逆勢選擇,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對此卡尼曼稱為“反射效應”。

當然“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如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投資者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這兩個原理說明了窮人思維的兩個特點:

不用理性思維,受本能與直覺操縱。人在面臨獲利時,不願冒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人人都成了盲目的冒險家。

前面說了,選擇100萬的,都是保守思維,也就是窮人思維。

而選擇1000萬的,才是富人思維。

那麼這裡起作用的是什麼樣的富人思維呢?

假若一位富人,選擇放棄了直接得到100萬美元,而選擇了有50%的機會得1OOO萬美元,當然還有50%機會什麼都沒有。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富人思維是怎麼運轉這個50%可能的1000萬美元的,並使之產生巨大價值的。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他賣這個選擇權。

既然有50%的機會得到1000萬美元,按這個概率,這個選擇權的價值就是500萬美元。

你害怕損失。但總有比你更有錢、更有冒險精神的人,想要這個機會。於是,他找到一個人,以100萬或者200萬,賣掉這個500萬的選擇權。

這樣一來,他都賺得比100萬更多。

如果他認識的富人不願賭這麼大,怎麼辦呢?

他會想到可以這樣交易:“我把這個價值500萬的選擇權賣給你,但是首付100萬,如果你獲利更多,我要求再分成一半,你覺得怎麼樣?”

如此一來,你可以得到100萬,外加50%獲得500萬的機會。比之於拿100萬走人的人更值得。

還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把選擇權細分,分成10萬份,或20萬份,做成彩票發售。

特等獎10萬美元;一等獎3名;5萬美元;二等獎10名,1萬美元;三等獎……

好賭的窮人們立即蜂湧而至。窮人為實現自己的發財夢,會紮在這種小概率中大獎的事件中下賭注,他們用許多的2元花去大筆積蓄,去給富人交錢,幫富人發更大的財,做更大的蛋糕。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通過以上選擇,我們可以看到,富人與窮人差的差別,本質是是思維不同。

這個思維是“視界思維”!視界思維,指一個人通過學習,擁有超前與開闊的事業與理財的專業知識、技能、經驗。超前,就是先人一步。

“視界思維”狹隘的人:會侷限於本能與現有視界——只看到眼前利益與未來風險,看不見未來更大而可行性也大的利益。

“視界思維”開闊的人:會跳出本能,看見更大的機會與盈利可能。然後,用他們的思維與行動,使這個可能變現為財富。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關與窮人與富人的哲理故事。

話說有個窮人,一貧如洗。一個有同情心的富人想幫他致富。富人決定送給他一頭牛,要他以牛來開墾,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 牛要吃草,要天天餵養,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苦還難。

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並又減輕勞苦,何樂而不為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只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 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竟然發現窮人以喝酒度日,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裡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仍然守著空房,小故事折射大哲理。不思進取,鼠目寸光只會窮途末路。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其實富、窮都是有原因的,一切財富的根源都來自人的潛意識,心態決定了人窮與人富。

富人總是在不停尋找機會——做生意的機會,投資的機會....他們會花時間與精力來研究,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也敢於抓住機會,接受時下的潮流和際遇,靈活、適時、正確開源!

而有些人,財富總在原地踏步,卻常常在猶豫和選擇。縱使底子好、條件好,也只有看著別人懷疑、羨慕、自認窮人的命

李嘉誠曾說:窮人=懷疑+拒絕,富人=接受+瞭解,窮人在懷疑中拒絕,富人在懷疑中瞭解!

其實,每個人的財富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兩個部分。主動收入,也就是工資,會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成本、勞動力成本的影響。而且,工資總有天花板,當你不工作的一瞬間薪資就停止了。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然而,被動收入的方式卻很多而且在你不工作時也會有收入進賬:如投資房產,靠出租獲得租金;如新媒體獲利等知識付費產品獲得收入;如選擇投資互聯網金融P2P等當下熱門的金融理財產品,產生的利息收入等都是可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財富積累。

你要想富,你就得研究富的辦法,研究富翁的思想和行為,像富人那樣做,立下雄心壯志,做出不凡的業績,很快你就會邁入富人行列。

有大目標的人賺大錢,有小目標的人賺小錢,沒有目標的人永遠為衣食發愁。你是哪類人?將決定你走多遠。

想當初,比爾蓋茨怎麼就會做軟件,怎麼就會搞視窗,因為他想到了,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眼光好”。亞洲首富孫正義在美國讀書時沒錢就發明翻譯機,一下賣了一百萬美元,後來開辦軟件銀行,他的頭腦和眼光也了不得。

世界上所有富翁都是最會用腦子賺錢的,你就是把他變成窮光蛋,他很快又是富翁,因為他會用腦。洛克菲勒曾放言:“如果把我所有財產都搶走,並將我扔到沙漠上,只要有一支駝隊經過,我很快就會富起來。”

兩個故事,闡釋了窮人與富人的本質區別,看看你是否具有富人思維

大多富人都是有膽有識有行動力的,比爾蓋茨白手起家創辦微軟,是何等的膽識和行動力。美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邁克戴爾,在大學讀書時就組裝電腦賣,開辦電腦公司,是有勇有謀的先見之明。

行動主義哲學家費希特說過:“行動,行動,這是我們最終目的。”要想富,快行動,不要怕,先邁出一小步,然後再邁出一大步。記住:“利潤和風險是成正比的”,你付出多少就會有應有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