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不是為了顯示修養,而是為了避免愚蠢

最近,我在回想我曾經讀過的書,到底給了我什麼教益。

我從小學時開始回憶,這一回憶不得了,溫故知新,一點沒錯。

那我就好為人師地說說自己的新感受。

1、

再次翻看小學語文課本的某些文章,發現,編寫這些課本的專家們,其實是社會學家,早就知道懵懂年

紀的我們今後人生路上最容易遇到的困惑、迷境。

知道我們將來常常會遇到什麼人生困惑,所以她提前給我們講了幾個好簡單的故事。

就是說,當人生還沒展開時,她就已經提供了生活的答案,還那麼寓教於樂。

可惜,在那年少時,誰都不認為自己就是其中那些不光彩的角色,長大後,都忙著向前看,向上看,小

學課文,好似小菜一碟,漸漸淡忘了。

中年猛回頭,才發現,大大的人生道理早已蘊含在小小的故事當中,就看你領悟了多少。

2、

小時候,我讀《盲人摸象》的故事,對這幾個盲人的可笑舉止,簡直充滿了……輕蔑,還夾雜著對盲人

的一丁點同情。

令那時的我不解的是,他們看不見,怎麼還那麼確定,認為自己摸到的才是真相,而且毫不客氣地懟其

他幾個盲人。

現在,才明白,盲人受到社會的輕賤可能太多,特別需要自我肯定,急於表態反而適得其反。

盲人太害怕自己思維慢於常人,要儘快形成自己的意見、觀點,是否對,重要性倒在其次了。

原來,盲人非雙目失明的人,而是思想上、修養上有盲點而不自知的人。

沒有思想上的定力,就沒有行動上的穩紮穩打。

當然,如果你就是圖嘴一時痛快,倒也無妨,盲目的自信也是一種自信。

但當你真正自信,才明白,“對何為正確不那麼確定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自信。”

《盲人摸象》簡直是一個富礦,你領悟多少,在於你思考了多少。

這篇小文給我的啟示簡直顛覆某些雞湯對大眾的啟蒙。

人人都說,傾聽,可以顯示自己有修養,有道德,有耐心……

我呸!

你以為你學富五車嗎?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傾聽,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修養有道德有耐心,而是避免自己過於愚蠢。

如果,這幾個摸象的盲人,都能好好聽聽對方在說什麼,為什麼說的不一樣,也能過去摸一把,也能稍

微想一想,可能,離大象這個龐然大物的真相,就更近一些。

你總是忘不掉自己,搔首弄姿居高臨下的聽,仍是盲人也。

3、

重看《小貓釣魚》,不知別人什麼感覺,我是覺得很慚愧,慚愧到無地自容。

小貓釣魚就講了兩個字,專注。

一天早上,貓媽媽帶著小貓到小河邊釣魚。

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看了真喜歡,放下魚竿就去捉蜻蜓。

蜻蜓飛走了,小貓空著手回到河邊。一看,貓媽媽釣了一條大魚。

一隻蝴蝶飛來了。小貓看了真喜歡,放下魚竿,就去捉蝴蝶。

蝴蝶飛走了。小貓空著手回到河邊一看,貓媽媽又釣了一條大魚。

釣魚,相當於咱們的主業,這蝴蝶、蜻蜓都可以置換成喝水、電影、刷手機、睡覺、打遊戲……

就像某個作家說的那樣,

“為了不寫稿,

我真的什麼事都能做出來。”

《小貓釣魚》還現身說法講了如何做到專注。

小貓說:“真氣人,我怎麼一條小魚也釣不著?”

貓媽媽說:“釣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於是,小貓一心一意地釣魚。蜻蜓飛來了,蝴蝶也飛來了,小貓就像沒看見一樣,一步也沒走開。

不一會兒,小貓釣到了一條大魚,高興地喊了起來:“我釣到大魚啦!”

其實,要想專注,學小貓“就像沒看見一樣”不理會其他,就可以了。

4、

《小馬過河》也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從小,在我們沒多少知識的時候,我們就被要求要獨立

思考了。看來,獨立思考其實重點不在你的知識體量是多是少,重要的是你都要有獨立思考這個過程,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這個要求的原因在哪裡,就是看待一個問題本身就有很多個方面,很多個角度,每一個角度所呈現的不

同側面都是有價值的。

而且,經過比較思考的親身實踐,是獨立思考的底氣。

可是,知易行難,長大了就常常忘了獨立思考這回事。我記得,有一個體育評論員知識淵博,而且特別

能說,感覺體育上的事,就像他家的銀行存款明細,記得再清楚不過了,簡直像一個擁有全部體育史知

識的怪物。

他的評論多判斷式,我身邊的朋友幾乎無人不服,威望很高。2008年舉辦奧運會開幕式時,大家對開

幕式都有自己的見解,其中一位是這個評論員的擁躉,都已經是獨擋一面的領導了,說,那某評論員怎

麼說,旁邊的人說,他評價挺高。

他說的錯不了,那就聽他的。

竟無一人反駁。

我忽然感到,一個特別有學識有威望的人,好處固然很多,但,也要警惕一種壞處,不要讓他覆蓋你的

全部思想,讓你失去獨立思考的動力和勇氣。或者說,沒有人可以讓你失去獨立思考的勇氣,除非你願

意。

以上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警醒自己要常常去除人性中的懶惰。

不肯傾聽,是懶惰。

不肯專注,是懶惰。

不肯獨立思考,是懶惰。

懶惰是上帝給我們的,最壞的禮物之一。

讓我們與它死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