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留守兒童等父母回家過年,空巢老人等子女回家過年。

這兩者是同一個道理,留守兒童的悲哀相當於空巢老人的心酸,一切皆是因果。 —題記

有這麼一群兒童,他們每天翹首企盼父母的歸來; 有這麼一群兒童,他們想念著父母慈愛的笑容卻怎麼也看不到;有這麼一群兒童,他們即使生病也沒有父母的陪伴。

這樣一群兒童便是留守兒童,和世界上眾多兒童一樣,他們也有父母,只是父母遠在異地。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據權威數據資料統計,我國的留守兒童達到6100多萬,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佔據百分之52.86,以防外出的佔據百分之27.14,這個數據仍然在上升。

疫情暫未結束,但很多的父母已經收拾好行囊,準備去外地打工。這次疫情也是很多留守兒童和父母相處最多的時光。


01關於“我們”的留守兒童經歷


我是一名90後,也是一名非常“地道”的留守兒童,我不記得父母是多早就去外地打工,總之在我上一年級之後,我的記憶中對父母的印象就已經不深刻了。

那時候的我似乎就像一個流浪兒,在外婆和奶奶家來回穿梭,父母一年才回來一次。

我記得在一個即將過年的時候,我的父母來到外婆家想把我接回去。

我硬是哭著說:“我不要回去,我要外婆。”父母很生氣,最後在外婆外公的聯合勸說下,我跟著父母走了。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過年沒有多久,才剛習慣了父母的“溫度”,又一次要經歷離別,我不記得我當時有多難受,總之現在的我回想起來內心依舊會下意識的逃避。

隨著我的年齡越長越大,一個月大概可以接到爸爸的一次電話,每次都是問最近成績怎麼樣,考試考了多少。總之我很害怕接到這樣的電話,也會以各種理由躲開。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在我六年級的時候,我的意識中出現了小寶寶,這就是我的弟弟,自從我的弟弟出現之後,我的世界父母似乎就消失了

隨後迎來了就是我的早戀、叛逆、我行我素,在家人眼裡我就是個壞孩子。

至今為止我才知道我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尋找一種叫做“安全感”的東西。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人生有太多相似的經歷,可最終的結果卻大有不同

我的哥哥比我大幾個月,是我叔叔家的孩子,我們有著類似的家庭情況,但卻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哥哥小時候父母也出去打工了,唯一不同的是哥哥每個暑假都會被叔叔接到打工的地方住上兩個月。

哥哥從小的成績並沒有我好,叔叔卻願意為哥哥花錢上最好的學校。

哥哥從小就有著和我不一樣的人脈關係,父母雖不在身邊,卻享受著父母所有的愛。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現在的哥哥是一名研究生,是一個公務員。在家人眼裡我和哥哥相比就是個“渣渣”,有著天壤之別。

我和哥哥都是留守兒童,可是時間卻造就了我們不同的命運。


02留守兒童的三種監護形式以及影響


據百度百科解釋,留守兒童:連續三個月以上外出務工的農民將孩子託留在戶籍所在地,由父親、母親單方或者其他親屬監護的兒童。

單親監護

單親監護即是父母其中一方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另外一方外出打工。

在我國父親外出打工的概率高於母親,所以在家照顧孩子的大多也為母親。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影響:像這樣的孩子最終受母親的影響較深,在生活中母親要照顧家庭,還要外出掙錢,不會太關心孩子,可能還需要孩子幫忙做家務。

同時由於家庭缺乏完整感,必然會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隔代監護

正常情況下,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孩子就交由上一輩監護。這種監護形式在農村較為常見。

除了有父母外出打工兼顧不到的,也有父母離異孩子無人負責的。這樣的孩子最終問題會更多一些。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影響:農村的老年人大多數文化水平、精力有限,甚至還存在很多的陋習,在教育孩子上一般都比較溺愛,過於注重孩子的物質生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從而可能會造成兒童在性格上的放任。

上代朋友或者親戚監護

這種監護形式不多,但在我國很多偏僻的地區依舊存在,即是把孩子寄宿在親戚朋友家。

影響:親戚不會過多的約束孩子的生活,但孩子會產生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繼而出現孤獨感,會逐步養成自卑或者孤僻的性格。


03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會出現四大心理問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兒科專家何秉燕說,兒童時期的心理狀況是人生髮展最為關鍵的時期,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容易出現出坐立不安、活動增多、注意範圍減小等現象,在生活中表現為好面子、自尊心強、有事悶在心裡、容易衝動等。

自卑心理

留守兒童的內心實際上是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的,尤其是看到其他同學有父母接送、關懷,內心逐步會產生一種比較感,以及長期情緒的積壓,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而由於客觀環境以及主觀認知一直沒有改變,孩子的這種自卑情緒就會適當的延長。

尤其是感情較為豐富的孩子,即使成年後內心的自卑感也揮散不去。

憎恨以及仇視的畸形心理

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在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時,內心就會心生嫉妒。

繼而表現為故意挑起矛盾,難以和學生之間和平共處,久而久之還會產生暴力傾向

性格孤僻

據相關研究發現,性格孤僻、內心脆弱是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

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留守兒童在父母離開後會出現深深的失落感,甚至逐步變得自閉,性格冷漠、任性、孤僻。

逆反心理嚴重

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表現力都極強,帶有攻擊性。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不聽家人話、喜歡搞對立、安全感低、很難相信他人,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周圍的世界。

因為不信任,所以導致了各種的不禮貌、不謙虛、不聽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在成年後表現僵化,很難修復。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正如之前看到過一個欄目《幸福來敲門》中,媽媽控訴女兒不聽話。

在講述到和女兒之間的矛盾時,提到了在女兒一週歲的時候,媽媽就外出打工了,逐步和女兒之間就沒有感情了。

說道這裡女兒委屈的眼淚落了下來,這就是母女發生根本的矛盾所在。

是什麼讓一個成年人輕易的落淚,是內心最深最痛的那道傷,在他沒有修復好之前,女兒永遠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和媽媽之間的矛盾也很難解開。


04把兒童留守家中,並非父母所願


近期刷小視頻,看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和父母分別的時刻。

有的父母收拾好行李,偷偷的離開了,不想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叫“媽媽不要離開”的場景。也有的父母看著孩子的背影,滿臉的無奈。

如果不是生活所逼,誰又願意離開這個溫暖的家,離開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呢?如果不可避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是不是可以採用一些方式讓愛進一步包圍留守兒童呢?


05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愛在留守兒童的心中流淌


一、三大紅線,父母忌觸碰

(一)第一大紅線—三角關係的失衡

所謂的三角關係,即是平衡好父母以及子女之間的關係,這種平衡的三角關係可以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不平衡的三角關係表現為家中的母親或者父親過於強勢,獨斷專行,這都會引起三角失衡,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心理

(二)第二大紅線—在孩子面前中傷另一半

官方數據:2018年有380.1對人離婚,和結婚率對比是37%. 2019年離婚率是415.4萬對,和結婚率對比是43.8%.

像這種家庭破裂的孩子尤其需要關注,切忌在孩子面前詆譭另一方。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比如像近幾年一直未停歇的王寶強離婚案件,就展現了夫妻之間最醜陋的一面,更讓孩子感覺到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即使家庭破裂,也要維持好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愛。

(三)第三大紅線—忽略早期對兒童健康人格的樹立

“孩子年齡還小,打一打、罵一罵根本記不住什麼。”

家長所謂的記不住,可能是孩子一生的陰影。有些東西看似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已經深耕在孩子的心裡。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正如沸洛伊德所說,在神經症的背後都隱藏著早年的創傷記憶。

有這樣一個孩子獨自玩著筷子,卻被妹妹把筷子搶了過去。妹妹不停的用筷子戳這個孩子的眼睛。

當時的孩子在向爸爸求助,爸爸手裡拿著牙籤,不耐煩的指著孩子說道:“你大,她小,她戳你你不會跑嗎?”

牙籤和筷子就成為了這個孩子一生的陰影。

二、兩大措施幫助父母維持好和留守兒童之間的關係

(一)通過母親角色建立孩子的安全型依戀關係

孩子的內心能否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和母親是密不可分的,母親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師。

根據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都是因為沒有建立良好的安全型依戀關係。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成年之後表現會非常明顯。其中母親影響是最大的。

具體做法:

1、加強聯絡

或許母親的工作很忙,但請每天留下15分鐘給孩子打個電話。問問孩子每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最近有沒有什麼稀奇的事件。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讓孩子知道,即使媽媽不在孩子身邊,但媽媽對孩子的愛永遠不變。

2、用語言告訴孩子媽媽愛你

隨著孩子年齡越長越大,父母就開始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將對孩子的愛用批評、責罵來代替,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建議媽媽們多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比如:“媽媽想你了,媽媽愛你。”

3、適當給孩子驚喜

媽媽用心去對待孩子,就應該瞭解孩子喜歡什麼。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為孩子準備一份驚喜,讓孩子時刻感覺愛就在身邊。

(二)加強父親的參與和陪伴

現代科學在探索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發現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一樣重要,只是影響力不同。

父親對於孩子而言具有自我認同的作用,也是子女的性別座標,其有利於孩子個性以及性別的形成。

具體做法:

1、放下高姿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傳統家庭中,隨著孩子年齡逐步長大,父親就變成了一個威嚴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就像一個大山,冷冰冰,又難以觸及。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對於留守兒童而言,本身和父親接觸就不多,如果父親還一味的“擺架子”,必然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因此,父親應該學會蹲下身子,和孩子去交流,去感受孩子的世界。

2、電話交談技巧

“我也想和孩子多溝通啊,但是孩子就是不理我,每次打電話回去孩子都不願意接。”

父母是不是該反思,電話裡都跟孩子說什麼了,除了問學習就是學習,除了批評就是責罵,孩子怎麼會願意接電話呢?

三大紅線兩大措施,讓父母找回方向,讓留守兒童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家長應瞭解,親子關係溝通困難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家長居高臨下的態度以及語言暴力,家長應學會用“非暴力”溝通的模式。

※注意:如若親子關係已然無法調和,要及時尋找專業人士幫忙

如果家長髮現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無法調和,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願意聽,直接排斥,還總是抱怨父母的不關心。

此時父母可以嘗試和孩子共情,讓孩子理解,如果共情無效,建議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忙,找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癥結”,早發現,早解決。

留守兒童已然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性話題,如果留守兒童不可避免,那麼與其抱怨生活的各種不公,還不如選擇一條讓自己和孩子感情不會破裂的方式。

最後祝願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能夠在愛的包圍下健康的成長。

赫赫媽媽育兒日記:歡迎大家一起在屏幕下方提出問題,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