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喧”到田間地頭

青海鄉趣網訊 “這幾年,黃土路修成了柏油路,村莊的面貌越變越好,衛生室就修在家門口,看病也有了保障,現在鄉政府又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大通縣向化藏族鄉達隆村村民在聽到中央“一號文件”宣講後,拉著駐村第一書記、宣講組成員李福賢的手激動地說。

4月初,向化藏族鄉的冰雪已經融化,春日的暖陽也漸漸讓這個村莊恢復生機。與春日同步的是村黨委帶著24名宣講幹部走田間、進農戶,將中央“一號文件”的好政策帶到村民身邊。

“政策都瞭解嗎?有不明白的及時問我們就行……”這樣的對話,每天都要在李福賢與村民之間上演無數次。正是靠著這些政策宣傳、政策支持,讓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幫助村子摘下了“貧困帽”。

在由大通縣委宣傳部組織的“百姓話廊”講師、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願者耐心講解下,村民們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為了讓村民吃透政策,宣講團的講師們以花兒、賢孝、青海小調、三句半等說唱形式進村入戶宣講“一號文件”精神,各村還利用微信群分享一號文件、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政策知識。形式多樣、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宣講方式深受群眾歡迎,讓大家都喜歡聽、看得懂、記得住各項惠民政策。

同時,該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作用,在科普助農志願者的幫助下,村民們學了知識,長了經驗。“志願者為我們認真講解如何種植全膜覆蓋馬鈴薯、如何正確使用有機肥,真是一場及時雨,可幫了我們大忙。”村民馬秀華高興地說。當前,正值春耕備播期間,宣講成員積極幫助群眾開展春耕備耕生產,協調解決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全鄉共發放有機肥料711.7噸、油菜配方肥15.4噸、地膜5300卷、農業生產救災麥種53.4噸、農業生產救災肥料30噸、農業生產救災油菜種1100袋。要想幫助村民,就要為他們解決切切實實的問題。為此,各宣講組重點走訪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目前已積極爭取中央扶持資金和扶貧資金300萬元,在三角城村實施馬鈴薯加工項目。(作者:王瑞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