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口罩告訴你,為什麼X美要求助中國?


最近全球疫情局勢可謂“一浪接一浪”。目前中國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在韓國、伊朗之後,歐洲和美國卻開始迅速蔓延。

其中,歐洲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意大利、丹麥、法國等先後效仿中國“封城”;英國在希望於“群體免疫”後終於剋制不住,宣佈全境“封城”。德國呢,一邊“棄療”一邊趁火打劫。儘管默克爾說疫情是二戰以來最大挑戰,但仍有年輕人在“派對”。

在疫情期間,起初堅定宣揚要“自由與民主”的美國,也宣告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管控疫情,同時禁止歐洲申根區26個國家人員入境。目前,美國已成為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至少有八個州宣佈“居家隔離令”,影響超過1億人口。

一隻口罩告訴你,為什麼X美要求助中國?

3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圖/海外網

大難臨頭各自飛,經常稱兄道弟的歐美國家各打著算盤。同時,他們對中國“抗疫”措施的“話風”開始突變:從原來的指指點點、抹黑質疑到效仿學習、虛心請教。

尤其疫情較嚴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塞爾維亞和挪威等國,在明確歐盟兄弟靠不住後,紛紛公開向中國求助。其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求援時,更是潸然淚下。

而中國在對意大利首先“以恩報恩”、援助非洲以及東南亞等地後,也向歐洲多國密集派出了多名醫療專家,以及運送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大量救援物資。

但美國放不下這臉,同時唱起了“雙簧”,一邊喊著“中國病毒”,一邊又說“美國需要中國的口罩”,同時將中國製造的醫療產品進口關稅從25%降至零,試圖再用資本主義的一套推動中方對美輸出口罩。

那麼,作為老牌發達國家,歐洲和美國造不出口罩嗎?為什麼會在小小的口罩問題上求助中國?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01 紛紛打臉

口罩最早的雛形出現於元朝宮廷,用來遮住口鼻,以免呼出的氣汙染食物。這一點在《馬克•波羅遊記》中有記載。

19世紀末,隨著西方醫學發展以及製備技術升級,現代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到了一戰後期,“西班牙流感”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5000萬人喪生。在全球恐慌下,口罩首次變成公眾常備用品。

此後,在歷次“大流感”、“SARS”、“埃博拉”以及空氣汙染等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口罩又扮演了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的重要角色,並在“SARS”等疫情中出現規模性短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一句話: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汲取任何教訓。

儘管有多次前車之鑑,但歐美多國在疫情初期認為戴口罩與現代“民主與自由”存在一定衝突。於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美國政府發佈的官方防疫手冊,建議基本類似:不需要。

一隻口罩告訴你,為什麼X美要求助中國?

3月8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一名女子戴著口罩。圖/新華社

童話王國——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甚至曾直接公開發聲,要求戴口罩和居家隔離是侵犯人權的行為。意大利人民最初更用抗議行動表示:要自由不要口罩!

在官方政策和一些世俗理念影響下,這些國家的公民即便有口罩,大部分也勇敢選擇“不戴”。即便有的人心裡很慌,但因為無法承受其他人的眼神“秒殺”或者怕“被打”,也放下了口罩。

不過,隨著疫情殃及自身,並迅速擴散。歐美各國開始紛紛打臉,逐個宣佈禁止口罩出口、封鎖邊境。一些國家甚至仗勢欺人“搶劫”,或者偷摸“截胡”。

比如德國扣下瑞士24萬隻口罩以及意大利從中國採購的83萬隻口罩,法國攔截了英國數百萬只口罩訂單,而意大利對瑞士的一批消毒水也不放過。

在歐美各國相繼放出“大招”後,全球“搶口罩”大戰進一步升級。這導致歐盟多國之間已失去不少信任,同時市場也已經被嚴重擾亂。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表示,全世界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已是正常水平的100倍,價格則是正常水平的20倍。

目前,歐美多國政府出臺了醫療物資緊急調配措施,重點確保醫護人員擁有足夠的口罩。但這個基本的訴求顯然無法保障。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何以解憂?似乎唯有口罩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