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一、"长腿爱德华"与苏格兰的危机

说起

苏格兰独立战争,还得追溯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长期矛盾。中世纪的大不列颠岛并不像后来的"日不落帝国"一样叱咤风云,而是远离欧洲大陆的"蛮荒之地"。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相互杀伐;总体上分为北部的苏格兰和南部的英格兰两股势力。苏格兰人于公元843年建立了苏格兰王国;英格兰则战乱更为频繁,直到1066年诺曼征服以后才建立了长期统一稳定的英格兰王国。这一时期,两国国力相差无几,相互之间尚称和平,但13世纪末的苏格兰王位继承危机却将苏格兰人推向了国破家亡的窘境。

1286年,苏格兰老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意外逝世,其唯一的继承人,三岁的玛格丽特登上了苏格兰王位;苏格兰议会决定组建六人委员会,辅佐玛格丽特长大成人,不料1290年,玛格丽特也不幸夭折,苏格兰王室至此断绝。是时,六人委员会为谁来继承王位争执不休,最后最为德高望重的圣安德鲁斯决定请来英格兰国王

爱德华一世作为仲裁人,处理苏格兰继承人问题;不料,这一举动成了"引狼入室"的昏招。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苏格兰之锤"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素有"长腿爱德华"的"雅号",他办起侵略工作也确实雷厉风行。凭着"仲裁者"的身份,爱德华迅速率领大军开进苏格兰,让一个傀儡坐上了苏格兰王位,自己则在幕后建立起对苏格兰的统治。1296年,爱德华一世干脆废掉傀儡君主,自立为苏格兰之主,于是他便又获得了另一个称号——"苏格兰之锤"。

面对爱德华一世和英格兰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苏格兰人组织起了诸多义军。虽然义军整体实力并不弱,但各股义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战,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再加上装备水平无法与英格兰相比,导致接连战败。爱德华一世借此又俘虏了一大批地方苏格兰贵族,他随即另派自己的亲信贵族治理苏格兰各地,进一步控制苏格兰领地,苏格兰处于一片风雨飘摇

之中。

二、威廉·华莱士:壮志难酬的民族英雄

1297年,确信自己已经肃清所有反抗势力的爱德华离开苏格兰,转而和另一个敌人法兰西作战;但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英雄即将横空出世,苏格兰独立战争的烽火才刚刚开始。这年5月,大规模的苏格兰人起义再次爆发,威廉·华莱士罗伯特·布鲁斯就是独立战争中最为知名的两位民族英雄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威廉·华莱士

电影、书籍中经常把威廉·华莱士描绘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草莽英雄";实际上,他出身于地方小贵族,幼时得到过剑术训练、学习过拉丁语,有一定的军事素养。面对英格兰大军步步紧逼的状况,怀着对英格兰人的刻骨仇恨,他依靠家族财力,在家乡拉起一支起义军,通过伏击小股英格兰军队,掠夺其装备和给养,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可能因为天赐的好运,更可能因为他确有优秀的指挥才能,华莱士的军队愈发强大,原本的游击队变成了寄托苏格兰人不屈意志的大兵团。甚至一些苏格兰贵族也纷纷表示支持华莱士。这自然使当地的英格兰人感到深受威胁,他们很快组织起一支精锐部队,试图一战歼灭华莱士军主力。

1297年9月,双方军队在福斯河上的

斯特灵桥相遇。福斯河是苏格兰的北大门,可以说,此役便是决定两军命运的一战。苏格兰军队人数虽多,但大多是乌合之众,尤其是缺乏中世纪战场的主力——重装骑兵,故正面战场反而处于劣势。

果不其然,华莱士很快用实战证明他是一名真正的统帅!

他命令步兵端起长枪,组成枪阵抵挡对方冲锋;又另外派遣一支部队攻占桥头,切断英军后路。急于争胜的英格兰军队果然中计,争先恐后向苏军阵地冲锋,顺理成章地落入了华莱士的"口袋阵"中。英格兰指挥官为了自己逃命,干脆只带少数随从突围撤退,余下的英格兰士兵群龙无首,战斗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此役中,英格兰共有五千人阵亡。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日暮美景:斯特灵桥

取得斯特灵战役大捷的华莱士则威名大振,很快被贵族们推举为苏格兰"护国公",短短一年时间便登上了人生巅峰。

苏格兰战事吃紧,爱德华一世被迫返回苏格兰,聚集起两万多名士兵,御驾亲征迎战华莱士。1298年7月,华莱士的起义军在福尔柯克与英军交战,这次胜利的天平没有倾之于他。尽管爱德华在此战前夕意外受伤,但无奈双方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苏格兰军队没能抓住机会,被彻底击溃。华莱士本人落荒而逃,丢掉了护国公的位置,在苏格兰各地打起了游击战。

1305年,由于叛徒告密,华莱士被英军擒获,很快被冠上多项罪名,判处死刑。据说,华莱士仅仅对他的"叛国罪"辩解道:"我没有背叛爱德华,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他的臣民。"同年,威廉·华莱士被送往伦敦,受尽酷刑以后被当众处决,尸体被肢解并送往苏格兰各地,以警告苏格兰人不要再生反叛之心。然而,华莱士的死并没能终结愈演愈烈的苏格兰独立战争,苏格兰人在另一位英雄罗伯特·布鲁斯的带领下,继续同英军抗争。

三、罗伯特·布鲁斯:真正的"勇敢的心"

在电影《勇敢的心》中,罗伯特·布鲁斯一度投靠英格兰,最后才坚定反抗英王。然而现实中的他或许人生经历更为复杂,而且才是"勇敢的心"故事真正的主人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罗伯特·布鲁斯

罗伯特·布鲁斯本是苏格兰贵族,一度是最有希望的苏格兰王位继承人;在爱德华入侵苏格兰后,他同样率领着一支苏格兰起义军进行作战。但他与华莱士并不和睦,很快两人便分道扬镳,甚至有传言说,正是他雇佣间谍导致威廉·华莱士被俘虏,以便独占苏格兰军队指挥权。不论如何,在1305年华莱士被处死后,实力最为雄厚的罗伯特·布鲁斯成为了当仁不让的苏格兰起义领袖。1306年,他坐在象征苏格兰王权的斯昆石上,自称苏格兰国王,公然掀起反旗

起初,罗伯特的军队在英格兰人面前连吃败仗;在一场战役中,连他的老婆孩子都成了英军的俘虏。但他仍能设法重整旗鼓,小学课本中著名的"蜘蛛结网"故事据说主角就是罗伯特·布鲁斯本人。这时,另外一个好消息传来:爱德华一世于1307年因痢疾过世,新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是个荒淫无度的草包君主。不久,罗伯特就统合了苏格兰各支义军,很快转守为攻。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爱德华二世

1314年,罗伯特的军队攻向英格兰在苏格兰境内的最后一个要塞——斯特林堡,爱德华二世不得不亲自出马,拼凑起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向斯特林堡进发。但即使是这样,他的军队仍然远多于罗伯特,罗伯特决定在附近的村庄班诺克本和英格兰决战。此地易守难攻,苏格兰军队布阵以后,留给英格兰人的进攻阵地只剩沼泽地和峡谷组合成的艰险路途。可是,

爱德华二世并没能继承下父亲的半点军事才能,竟强令部队穿过沼泽和峡谷。结果,冲进峡谷的步兵在苏格兰长枪阵之下伤亡惨重,被迫后退,与后面的士兵撞作一团,造成了全军的混乱恐慌。罗伯特见状马上下令重骑兵突击,彻底粉碎了英军阵线。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班诺克本战原发地:图源BBC纪录片《探秘班诺克本战役》

班诺克本战役中,爱德华二世损失了上万兵力,在国内威望尽失,再也无力对苏格兰发动大规模远征。而得胜的罗伯特赢得了苏格兰几乎所有民众的支持,坐稳了苏格兰王位,也宣告了苏格兰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

至于"勇敢的心"的来历,则更具传奇性:据说罗伯特·布鲁斯于1328年去世前,曾命令部下将自己的心脏装入盒中,参加十字军,前往圣地朝圣。部下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命令;在路上,他应西班牙国王之邀抵挡摩尔人,不料中了埋伏,于是将盒中的心脏向前抛出,并大喊:"向前冲吧,勇敢的心,像你从前那样,我将追随于你!"随后,这位部下英勇冲杀,最终战死,罗伯特·布鲁斯的心脏被道格拉斯的战友威廉·凯思带回苏格兰,安葬在梅尔罗斯修道院

电影《勇敢的心》中,将"勇敢的心"移花接木给了威廉·华莱士,虽然是不错的形容,但却黯淡了史实的光辉。

两位英雄的传奇与赞歌:13—14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

《勇敢的心》:英国原版海报

如今,作为苏格兰独立的象征,威廉·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都作为英雄被人们所赞颂;虽然苏格兰和英格兰早已冰释前嫌,一同被纳入"联合王国"治下,但苏格兰独立战争作为一段勇气的历史却永被赞颂。

"自由

自由自由",既是电影中华莱士的声音,也是当时苏格兰人共同的声音......

此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