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落落大方,曾經年輕人很喜歡一個作家,筆名“落落”,眾多的“心靈雞湯”讓無數的年輕人膜拜,因此當我聽到“方方”這個名字火了的時候,不自覺的想到了“落落大方”這個成語,我以為他們一樣,還是頗有些好感度,卻沒想到預測的一塌糊塗,而方方是誰?她又怎樣憑藉一部日記能夠掀起如此大的風波?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

瞭解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知識分子,先去了解她的背景尤為重要,方方是第三屆路遙文學獎獲得者、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獲得者、第十三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獲得者,當然,在1987年的時候還榮獲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些中國文學界質量極高的獎項,足以看出方方的文學才華,由此可見,她是個實力派作家。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但今天再看,實力與優秀或許真的不能劃上等號,瞭解了她的實力,我們再來了解她的群體,人本身就是群體生物,方方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群體中,她的曾外祖父為楊賡笙是辛亥革命元老,伯祖父是汪闢疆是近代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名家,舅公是中科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而她的父親同樣是高人才知識分子,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國學大師汪闢疆

列舉這些有什麼用呢?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方方日記》的目的,在如今處於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我們多數人都多少接受過教育,上過網寫過字,我們可以拿起筆或者手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在過去,這些權利屬於知識群體,他們有渠道有能力去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思想,哪怕是批判精神。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日記

只不過在如今,隨著人人都能表達自己的文學思想,這個群體逐漸被邊緣化了,但他們的理念卻並沒有改變,而在如今,批評方方的一部人,並不屬於這個群體,一些人並沒有看過方方的書,甚至沒有讀過哪些日記,但事實證明,方方並不瞭解這些讀者,更不瞭解這些讀者的思想是什麼。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

方方在表達自己對批評看法的時候,認為是“左右之爭”,其實這正是方方對讀者不瞭解的一點,很多網友在乎的,是這本書在武漢解封當天,竟然用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國外出版,這個速度遠超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翻譯出版速度,這個方面如何解釋不是提前預謀的詭計?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

對於方方的作品,其實並沒有“左右之分”,真正的是這本日記在國外產生了什麼樣兒不好的影響,這個才是網友們更加關心的,也是批評方方的網友們真實的想法,因因此很多網友認為這是預謀好的一把刀,是一種詭計,並且對於方方來說,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什麼是日記?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安妮日記》

比如《安妮日記》,記錄了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而日記本就是一種紀實的題材,它不是小說,即使作家自己只是當成一種小說題材來寫,內容是有虛構的,但這種日記標題,也會給人一種潛意識的概念,會自覺地認為這本《方方日記》的內容是真實發生的,同時在方方日記中,也確實出現了失實的錯誤,比如第二批去武漢的專家被她寫成第一批,雷神山醫院屋頂被吹走幾片,她寫成了第一批。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

儘管對於這些失實的內容她也進行了道歉,但她卻還是認為,這些不是大錯,最核心的內容沒有錯,這樣看來,方方對自己的日記內容,更關心的還是思想上的傳達,我們可以理解為批判文學藝術的表達方式,再說好點是對但是不得不說,這不是紀實文學,但作為日記形式如此迅速的在國外出版,是日記,但更多網友也認為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日記》,是文學藝術中的日記?還是預謀下的詭計?

方方

而《方方日記》,說好聽點是在表達對弱者的關懷與傷痛的記憶,在這一點上方方的批判文學藝術性我們不否認,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更在乎的是這本書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在國外帶來的形象損失有多嚴重,對於方方覺得這是“左派”的圍攻,或許也只是真正的不瞭解現代年輕人,而我們更想看到的,這既不是日記,也不是詭計,既不是文學藝術,也不是文學“武器”!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評論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