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一起聊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儒家的創始人,經典代表作為《論語》。一說到“孔子”大家想到更多的可能是上面的敘述,但其實在我們教育理論考試中,關於孔子的思想是我們經常考察的一個知識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孔子經常考察的知識點有哪些?

  1.人性論

  孔子提出:“性相近,習相遠也”。意思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性情是相近的,沒有善惡之分,是後天的習染也就是教育和外在環境的影響使人與人變得不一樣了。孔子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在夏商西周的時候,教育的階級性森嚴,平民百姓根本沒有什麼進行學習的機會。但是孔子這一觀點的提出,確為平民中舉賢才創立了條件。除此之外,孔子還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學兒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中人可教。

  2.提倡“有教無類”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其本身的含義是:不分貴賤貧富和種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引伸到現在的意思應該是:教育平等的思想,但是僅僅是說教育的起點均等。

  3.教育目的:學而優則仕

  孔子主張的是從平民中選取德才兼備的君子來做官。也就是說學習是通向做官的一個途徑,學習成績優良是做官的一個重要條件。

  4.刪訂六經

  《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個方面的內容為孔子主要的教育內容,流傳到後代時成為四書五經的重要組成部分。

  5.教學方法與思想

  ⑴教學過程主要分三步:學-思-行

  ⑵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與三隅反,則不復也。

  ⑶因材施教:a.聞斯行諸的典故: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b.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⑷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⑸循循善誘: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⑹榜樣示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⑺激發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