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雲南事業單位招聘面試熱點:點贊政府購買服務新舉措

【背景介紹】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

日前,財政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發佈《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財政部在此文件的起草說明中表示:實踐當中,政府購買服務內容存在泛化傾向,一些地方出現政府部門“超範圍”購買服務問題,本該需要政府部門自己完成的工作,也交給社會力量去做。更突出的問題是,一些地方和部門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變相舉債融資或用工,背離了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的初衷,也加劇了財政金融和人事管理等風險。

【題目】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諸如“幫扶困難家庭”“幫助殘疾人就業”等公共事務,交給社會組織來承辦,並支付相應費用。有人認為, 這是一種政府部門公共管理的創新;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政府部門“懶政”的行為。請問對此你怎麼看?

【評析】

1.亮明自身觀點。

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公共事務交給社會組織來承辦這是政府改革和職能轉變的重要體現,也已逐漸成為政府“放權”、民間“接力”的重要改革舉措。因此,政府購買社會公益組織的公共服務,我認為並非是一種“懶政”,而是政府的一項創新舉措。

2.分別分析題目觀點並闡述自身觀點。

分析觀點一:(1)政府購買社會組織的公共服務,有利於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當前,不少領域的公共服務存在質量不高、規模不足和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就是把政府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承擔,並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公共服務質量提高。

(2)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就是將其所承擔的某些公共服務的職能進行委託、分解和轉移,交由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接力,轉變了過去單一的行政方式,能夠改變以往政府“事無鉅細全方位包辦”的局面,能夠促進其向提供最核心、最優勢公共服務的有限型政府的轉變。

(3)能夠創新公共服務機制,增強社會組織的榮譽感,提高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集聚社會正能量。

分析觀點二:“懶政”指的是政府不願為、不作為、不會為的行為,而題目當中更多的是政府公共事務管理方式的一種轉變,這也是目前我們政府轉型的具體體現,並不能簡單認為是一種懶政的行為。

闡述自身觀點: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要穩定發展,要與時俱進,要防微杜漸。特別是警惕出現一些新問題,比如:社會組織的資質良莠不齊、民眾思想的守舊一時難以接受、政府由“事無鉅細全面包攬”到“甩手掌櫃”等問題。

3.提出具體措施。

(1)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政府購買服務運行機制。促進購買服務規範化、常態化,根據群眾需要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並積極發展以競爭性購買為主的多元化公共服務購買模式

(2)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政策,解決政策缺失問題,大力開展對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引導社會組織重視和加強人力資源開發。

(3)建立監督評估機制,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製度保障,要發展由獨立的第三方監督機構、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專家監督所構成的多元化的外部監督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