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旅行真的只是“吃住行,游购娱”吗?

我们认为去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

读懂它的内在美。


为什么要去衡东这个“小地方”?

衡东是个小地方。要不是因为土菜,很多人还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衡东有的绝不只是土菜

它的人文内涵,更让人着迷。而最能体现衡东内在美的,莫非古镇。每个地方的差异,体现在这些古老的遗存里。此次行走,沿洣水上溯,这也是G240国道衡东段,它途径吴集、杨林、草市三镇。这三座小镇都留存有古老的镇区和街巷,有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民间神仙和那些散落在洣水河边的故事.....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G240国道衡东段



【吴集】

这里有一位因为“过劳死”而受到祭拜的古人

吴集镇与衡东县城一水之隔。这里也是G240国道衡东段的起点。

镇上古街并不宽阔,青石板路倒还算整齐好看,路边的建筑或新或旧,但整体格局依然未变。六七十年代的标语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八十年代左右的红砖房上,留存着当年的审美:一种两个菱形相互交叉的建筑装饰。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吴集老街,上世纪的建筑遗存


罗姓的郡望为什么叫“豫章堂”?

旁边一座老屋内,不经意间看到一块牌匾,写着“豫章堂”,下面就是罗氏祖先牌位。豫章,说的就是江西,罗氏是衡东大姓,开国元勋、著名军事家罗荣桓元帅就是衡东荣桓镇人。豫章罗氏是发源于江西南昌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罗珠与灌婴平定了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房子里供奉着祖先牌位



街上为什么蹲着一只石狮子?

走到一个小交叉口,赫然发现一尊石狮子立在路上,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只“趴狮”,狮子只有一只,形态憨萌,典型的南方风格,询问附近居民,得知本来这里有一个牌楼,狮子也本是一对,一般是一公一母,可惜另一只已遗失,由此推测,前面应该有大户人家。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路边有很萌的石狮子



秦孝仪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

果然,没走几步,就看到了秦氏宗祠。宗祠保存状况尚好,青砖主体,木结构,旁边的省保碑却是以“秦孝仪故居”的名义而设。秦孝仪出生于1921年。自幼继承家学,精通儒学经史,博览群书。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深造,荣获该大学人文科学博士。他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致力于学术研究。秦孝仪故居是秦家的老房子。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方位坐东北朝西南。典型的小青瓦硬山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在吴集可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秦氏在吴集是大户人家



杨山庙祭拜的是谁?

老街最重要建筑是杨山庙。杨山庙祭拜的是杨山侯。这是传说中为炎帝治理洣水操劳过度而死的荩臣。荩臣,即忠臣。杨山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现为省保单位。

杨山庙的庙门装饰极为繁杂,顶部是“八仙过海”浮雕,下面则是各种历史故事大集合,以“空城计”、“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以三国故事居多,中间竖牌匾上书“太古灵侯”,想来杨山侯所处的年代,的确可以说是“太古”了。洣水在古时多泛滥成灾,吴集在水边低洼处,多受其害,因此纪念治水之神,祈求平安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吴集杨山庙



【杨林】

毁灭和拯救这个村落的,都是洣水河

清幽到极致的古村里,寂寥无人。

一栋栋的老建筑似在无声诉说着历史。这里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作为湖南民居中有代表性的一派,湘南民居的影响力不仅在湘南一片,湘东和湘中也受到它的极大影响。经典的迭落式马头墙造型与青砖灰瓦组合是它的特征,沧桑的古意与充满生命气息的油菜花,搭配得如此完美。这个村是杨林村,杨林镇也因它而得名。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油菜花田里的古村



杨林村为什么成了一个“空村”?

这里几乎是一个完全无人居住的空村,偌大的村中只有寥寥几户人家,街上也很难碰到行人。地处国道边、洣水旁黄金地段的村落,为什么会无人居住呢?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古村几乎已无人居住


杨林村历史上深受洪水之害,上世纪的1983年和本世纪的2007年相继发过两次大洪水之后,村里人就开始慢慢迁移到镇上去,这里因此成了一座空村,它才得以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还没有多少人有钱盖新房,迁移之后,村里剩下的全是清一色的老建筑和街巷,所有的一切,都是原貌。这样的古村,比起那些掺杂了瓷砖房现代建筑的村落,显得更加纯粹。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在洣水边做摆渡生意的老人



祠堂是古村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杨林古村的祠堂,如今相对完整的有“董华公祠”与“棣亭公祠”,董华公祠是村中董姓的家庙,坐落于村东南角,门前有一棵形态极为优美的李树,正含苞待放,若是能晚来几天,便能看到古祠美树相得益彰的好景致。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董华公祠



门墩上的纹饰有什么含义?

祠堂门前的门枕石上刻有“鹿衔灵芝”的精美纹饰,这种纹饰多用于表达“健康长寿”之意,门槛则刻有祥云纹饰,寓意“吉祥如意”。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公祠的门墩



为什么有的门框是歪斜的?

路经一栋老建筑时,发现门上有石刻匾额,字迹却早已被人为毁坏,门前有精致的石墩,应是曾经的大户人家,仔细看门框,却是歪斜的,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中正,为何这里变成了“歪门邪道”?其实这与风水讲究有关,门口对应的风水位需经过精确测算,以此来决定门框的倾斜角度。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歪斜的门框



建筑物荒废后,最疯狂的植物是什么?

时间让建筑物成为废墟,从而成就了另一种审美。植物在废墟内是奇异的存在。在杨林村,倒塌或半荒废的老屋里,适合生长的蕨类植物已占领了房间的各个角落,有的建筑因为荒废太久又缺少阳光,苔藓已将其完全覆盖,成为真正的“绿色建筑”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被蕨类植物占领的废墟



杨林村的戏台为什么要有封火墙?

杨林村的戏台,就在村中主巷的尽头,靠近洣水边的空地上,旁边是一个堆砌工业设施的场地,戏台也是硬山青瓦,藻井图案是道教的八卦图。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古戏台的山墙也做成了马头墙的形式,作为防火功能的马头墙对于一栋孤零零的独立建筑而言,毫无功用,也许是马头墙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防火,成为建筑装饰物的一种了吧。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杨林镇的古戏台



如今的戏台略显孤单,当年却是热闹非凡,据董文胜老人回忆,他小时候经常骑在父亲肩膀上来这里看戏,村中还有集市,每逢赶集日,四里八乡的人们就来这里聚集。沿着水路坐船来赶场,历史上就是杨林周边居民的一大盛事,今天这里依然修建有“灵江亭”,供人们在洣水边赶场等船时休憩,水运时代的文化影响依然留存到现在。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洣水边的灵江亭



【草市】

小镇上有自称“胜极湘南”的灵山庙

小镇上为什么有座大庙?

灵山庙供奉的是协应侯,据传是宋时皇帝所敕封,据说被封侯的刘氏三兄弟是汉中靖王之后,曾带领阴兵抵抗侗匪入侵,因此被乡民所敬拜,后又因当地瘟疫,附近村民来这里的泉水取水治病,据说“饮者必愈”,于是这灵山庙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市的地理优势,它地处永乐江与洣水交汇处,自古便是繁华的货运码头,四面八方的人们以此为交通中心,这里的庙宇自然可以广播其影响力。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灵山庙牌楼



庙旁有座将军墓,主人是谁?

在灵山庙的入口处,我们不经意抬头时发现山坡上有一块中西结合风格的墓碑,这种风格的墓碑大多出现在民国时期,于是我们绕行到山坡上,看清了碑文。原来这里是刘阳生烈士纪念碑,刘阳生这个名字似乎有点陌生,但仔细看碑文,却又看到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刘阳生就是草市丫塘村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0军19师57旅114团团长。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因此周围很多人都把这里叫做将军墓。刘阳生牺牲于武汉会战,那是抗日战争中期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场大战。烈士死后,魂归故里,也算是可以安眠了。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刘阳生烈士墓



坐船的感觉真好

草市如今依然有渡口,只负责从草市到对岸的园艺场之间的运输,我们在这里看到三位老者,他们带着从草市购买的蔬菜和农具返回对岸。“等草市的大桥修好后,就不用坐船了,可我还是更喜欢坐船的感觉”,坐在船上的抽着烟的老人对我们说。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草市渡口



很容易就迷路的草市老街

沿着码头附近的河岸行走,前方就是草市古镇。一种不同于草市新街的感觉扑面而来,时间仿佛停滞在了历史的某个时段。老街的标志是老房子和青石板街道,草市老街规模很大,有六条街,因为修在山坡上的缘故,街巷之间交错纵横,极为复杂,我们在里面走了几圈,经常发现又回到了原点,这是个容易迷路的地方。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草市老街



山洞里住了什么人?

灵山上有一个山洞,里面有人居住,洞中老人姓贺,六十岁左右,是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政府给他安排了地方他不愿意去住,就喜欢住在那个冬暖夏凉的山洞里。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住了人的山洞



为什么草市很多房子门前有块小平台?

草市的很多房子,其实都是按照商铺来设计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门前有出售货品的小平台,虽然现在大多数已经不再使用,但也足以证明当日商业的繁华。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曾经是商铺的老房子



在草市理发要几元钱?

草市经商的风气一直流传了下来,虽然是一片老街区,但街区里的商业气氛却一直没有消散。理发店、照相馆、铁匠铺,曾被称为草市的“三多”。如今照相馆只剩下留在墙上的文字标识,铁匠铺也只看到两三家,但理发店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多,在街区转了几圈,至少看到了七家以上的老理发店,理发师多为年长的老师傅,收费十分便宜,一般不超过五元。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去衡东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吃土菜

草市的理发店非常多



与所有老街区一样,宗祠是必不可少的建筑。

在草市老街,我们所见的宗祠并不多,大多已改做它用,街中心有一座单氏宗祠,规模很大,但已然是翻新的建筑,少了当年的味道。我们重新回到洣水河边,这里河道宽阔,河水浩荡,沉郁的河流与老去的小镇,是草市留给我们最深沉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