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物演通論》是堆沒有思想的廢材”

一個自然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加上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應該是能夠就 “物演通論”說說自己的看法,說其為是堆沒有思想的廢材,是缺少哲學思維,至少無辯證唯物主義思維。

“物演通論”說宇宙演運即造成物類衰變,生物進化就導致種系殘弱,文明前行則促進入寰危機;精神增益是載體趨弱的反比變量,信息擴張是物演分化的邊際效應,知識拓展是背離本真的天然尺度;社會結構是自然實體結構的一脈延伸,文明現象是生物智質代償的後續惡果,歷史進步是人類自取禍殃的必由之路。咋一看,有點反人類、充斥悲觀情緒、貌似與社會無益、與當前全人類的各種主流意識形態相左,然回頭細品也無不與當前全世界高度文明發展所致的諸如環境汙染、資源耗竭、生態破壞、氣候異常、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氾濫以及恐怖主義爭端激化等詭異現實危機高度吻合。掩卷長思,其絕非廢材無疑 。

廢材文引用作者在隨筆集《知魚之樂》裡《苦海有邊,回頭無岸》的原話,所謂“遞弱代償原理”——“即是說,隨著生物屬性或能動性的提高(代償度升高),它的可生存性傾向逐步趨近於零即存在度降低 ,這就為人類的繁衍在世,劃定了一個日益逼近的自然極限。”進行了深入解讀。縱觀全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反駁:

第一,生物的進化歸生物的進化,包括達爾文的進化論充其量也只不過是生物發展的一種理論,有些環節尚待研究。提出新的思考路徑,值得欣喜。

第二,人類進化到目前為止,作為食物鏈的最高級代表,與動物界的核心區別之一即是其心理過程和意識行為,即是進化使然。

第三,科學與技術的區別和聯繫及其對人類發展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當前的理論界已有清晰的認識,這是人類對自身的科學認知。

第四,最原始的微生物不鬧革命,是因為其沒有意識行為,通俗的講是沒有目標行為。不能和人類社會類比,這講的是對的。

第五,目標行為的結果在熵理論中是趨向於有序的過程,有序的過程是逐漸走向不穩定的過程,這是現代理論研究的結果,與通論一致。生物和人類應該放在一個更大的系統中思考應該更合理。

第六,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近代有百花齊放,通論的出現是一個非常好的徵兆,我們要創新,思維首先要創新,老是在舊的思維繫統中爬行何來創新機會。

2020.4.秦嶺於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