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物演通论》是堆没有思想的废材”

一个自然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上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应该是能够就 “物演通论”说说自己的看法,说其为是堆没有思想的废材,是缺少哲学思维,至少无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物演通论”说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咋一看,有点反人类、充斥悲观情绪、貌似与社会无益、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然回头细品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危机高度吻合。掩卷长思,其绝非废材无疑 。

废材文引用作者在随笔集《知鱼之乐》里《苦海有边,回头无岸》的原话,所谓“递弱代偿原理”——“即是说,随着生物属性或能动性的提高(代偿度升高),它的可生存性倾向逐步趋近于零即存在度降低 ,这就为人类的繁衍在世,划定了一个日益逼近的自然极限。”进行了深入解读。纵观全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反驳:

第一,生物的进化归生物的进化,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生物发展的一种理论,有些环节尚待研究。提出新的思考路径,值得欣喜。

第二,人类进化到目前为止,作为食物链的最高级代表,与动物界的核心区别之一即是其心理过程和意识行为,即是进化使然。

第三,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当前的理论界已有清晰的认识,这是人类对自身的科学认知。

第四,最原始的微生物不闹革命,是因为其没有意识行为,通俗的讲是没有目标行为。不能和人类社会类比,这讲的是对的。

第五,目标行为的结果在熵理论中是趋向于有序的过程,有序的过程是逐渐走向不稳定的过程,这是现代理论研究的结果,与通论一致。生物和人类应该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思考应该更合理。

第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近代有百花齐放,通论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好的征兆,我们要创新,思维首先要创新,老是在旧的思维系统中爬行何来创新机会。

2020.4.秦岭於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