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是一首非常脍炙人口的诗,是作者站在武汉黄鹤楼上眺望江景,有感而发写的一首诗。诗的作者是一位34岁的年轻人,他就是主席,这首诗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他认为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并在八七会议上明确地提了出来,主动请缨组织领导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前,主席要求中央从南昌起义部队派一两个团的兵力到湘南参加起义,中央经过研究后决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这个警卫团是1927年夏成立的,是在原叶挺独立团一个留守营的基础上组建的,是中共掌握的一支部队。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张发奎,有人要问张发奎为什么会允许共产党员掌握警卫团?这并不是因为张发奎倾向革命,而是他想利用共产党员干部,因为共产党员干部目光远大,平时能以身作则,作战时能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死,带兵带得好,部队战斗力强。

比如叶挺独立团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时被称为铁军,张发奎想利用共产党员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以保持部队的荣誉和战斗力,以达到个人飞黄腾达的目的,所以在张发奎的第4军里曾经有五六个共产党员当团长。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有3位比较典型的人物,一位是团长卢德铭,英勇牺牲,一位是参谋长韩浚,成国民党中将,后来被我军俘虏,一位是连队文书谭政,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大将。

团长卢德铭,于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乡狮子湾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卢安炳知书达理,因此幼年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1919年就读白花高等小学堂。1921年考入成都公学。在学校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和军阀连年混战强烈不满,他坚定认为:“要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只有靠枪杆子的实力才行。”这实际上和“枪杆子出政权”的理论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卢德铭的洞察力非一般人可比。

成都公学毕业后,卢德铭决定从军,1924年初,卢德铭从报上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大喜过望,赶忙返乡,向父亲卢安炳提出要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然而其父亲希望卢德铭走仕途或商道光宗耀祖,不准他走从军这条路,但是卢德铭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去拼博,他耐心做其父亲的思想工作,最后其父勉强同意他走从军这条路。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然而从四川到广州路途遥远,当他赶到广州时已错过考期,卢德铭在广州徘徊数日,经多方打听之下,他知道国民党中央党部总理办公室有一个秘书是四川人,名叫李筱亭,专管联俄电文。卢德铭找到了李筱亭并叙述了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非常想上黄埔军校的愿望,李筱亭为人正派,看卢德铭又是老乡,异地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李筱亭是老同盟会的会员,和孙中山非常熟悉,于是便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卢德铭,让他去见孙中山。

孙中山看到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见卢德铭长得非常精干,心里非常喜欢,但还是要试一下他的文化水平,便直接出了一道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孙中山阅后感到非常满意,当即决定破格批准其入黄埔军校第2期步兵队,卢德铭终于圆了上黄埔军校的梦想。

卢德铭非常珍惜这次来之易的学习机会,文化课和军事课样样争当前列,军校政治生活他也积极参与,而且卢德铭嗓音好、口才好,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的大佬级人物廖仲恺遇刺身亡,黄埔军校决定举行追悼大会,并组织军校学员演讲,卢德铭代表学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讲到激动处,他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听众深受所感。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军校毕业后,卢德铭即被周恩来安排进入中共当时掌握的唯一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第2营第4连连长,由于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不久被提升为叶挺独立团第1营营长,北伐军攻克武昌后,独立团改编为第二十四师第73团,卢德铭任团参谋长。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委派担任团长,这个团本来要参加南昌起义,但在向南昌移动过程中,得知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在通信阻断的情况下,卢德铭决定改变计划将部队带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休整待命,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

这个警卫团是秋收起义的主力,其干部多数为黄埔军校毕业,然而秋收起义很快便失败了,主席决定进军井冈山,卢德铭非常支持这一决定,并担任后卫任务,但是由于对地当地地形不熟,而且情报失误,当后卫部队行进在离开芦溪15华里的山口岩时遭到敌军的夹击围攻。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敌军,在此过程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年仅23岁。得知卢德铭牺牲,主席痛惜不已,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由此可见其在主席心中的份量,应该说卢德铭的起点比一些开国元帅还要高,如若不是过早地牺牲,必然是开国元帅的人选之一。

团参谋长韩浚,于189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新洲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年的黄冈新洲如今是武汉市新洲区,他先后就读新洲高等小学堂、县立平民学校和北京政府交通部铁道管理学校,毕业后在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学校当老师,他不甘心当个老师,于是在1922年南下广州,几经周折下任广东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军务科书记员。在这里他认识了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张难先及粤军第1师第2团团长邓演达。

他在张难先和邓演达的保荐下投考黄埔军校,于1924年5月进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3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1期第3期上尉区队长,第4期学生队步兵第1团第4连少校连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及统一广东等战役。由于表现突出,于1925年10月奉派苏联红军大学学习,1926年5月回国,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第2连少校连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教导营中校营长。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当第二方面军成立警卫团时,韩浚被任命为首任参谋长,因为警卫团原本是要参加南昌起义的,由于没赶上南昌起义,团长卢德铭带着参谋长韩浚等人到武汉去找党在武汉的主要负责人向警予汇报工作,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及发动秋收起义的指示,卢德铭被指定为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为副总指挥、辛焕文为政治指导员。

但在他们返回江西途中,遭遇民团巡查并与其交火,辛焕文牺牲,卢德铭顺利返回警卫团,韩浚负伤被捕后脱离中共组织关系,此后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抗战期间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及雪峰山会战,1945年春任第73军中将军长,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1961年12月特赦释放,定居武汉,任湖北省政府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务;1989年9月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谭政,当时任警卫团第3营第9连文书,于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其父谭润区按照祖父遗愿,取名为谭世名,号举安,6岁时就读于谭氏宗族的私塾,在这里他结识了先他而来的陈赓,因为父辈的友谊,两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私塾毕业后,陈赓考入谭政父亲谭润区执教的东山高小,而谭政却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陈赓父亲陈绍纯的私塾读四书五经。陈赓有个小6岁的四妹,叫陈秋葵,活泼可爱。结果,10岁的谭政与7岁的陈秋葵天天在一起,读书、玩耍,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分的要好。

后来在谭政的坚决要求下,其父亲终于让他上东山高小,1924年谭政从东山高小毕业,陈谭两家为他与秋葵完了婚。此时谭政18岁,陈秋葵15岁。这样谭政成为了陈赓的妹夫,陈赓成为了谭政的大舅子。1927年,陈赓被派往唐生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为营长,并给家里写了信,谭政对秋葵说:“我就不去读什么军校了,直接跟大哥去当兵好了。”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赞同。谭政当即给大舅子陈赓回了信,要求去当兵,参加革命。陈赓接到信后,特地派了两名军官接谭政去从军。1927年3月,他一介书生投笔从戎,离开了楠竹山村和妻子。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是和妻子的永别,因为半年后陈秋葵因忧思过度病倒离世。

谭政抵达汉口后,来到陈赓所在的特务营。在入伍时,他和陈赓商定说:“大哥,我不再叫那个封建主义的谭世铭了!”“好!”陈赓大笔一挥,为他填上“谭政”二字。从此,他就改名为“谭政”了,随后,在特务营2连担任上士文书。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可是谭政参加革命不久,革命形势就急剧变化,蒋介石和汪精卫都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惨遭屠杀,陈赓也被撤了营长之职,谭政也因共产党嫌疑失去了人身自由,两人一商量,在“自己人”站岗时溜出营门,过江转而去武昌,寻找地下党。不久,陈赓去了南昌,谭政留在共产党员卢德铭的武昌警卫团任9连文书,就这样随警卫团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上了井冈山。

1928年初,红军又一次攻占了遂川城,知识分子出身的谭政被组织上选派为主席的首任秘书。谭政在部队发展很快,1935年10月,他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937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0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8年11月0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团长牺牲,手下一连队文书成开国大将,团参谋长后来却成国军中将


也就是说,参加起义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英勇牺牲,团3营9连的文书成为主席的首任秘书,并成为开国大将,而团参谋长却成为国军中将,历史这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演出不同的人生道路。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他原为华东某野战部队军官,装备工程学本科毕业,作战指挥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野战部队师、军级单位工作,后调入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军事历史和军事哲学颇有研究,公众号亦是“天择杂谈”,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