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首輔張居正的遠征,用智慧與命運搏鬥

導語:在明朝的歷史中,是沒有宰相這個職位的,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了規矩,他的帝國不允許出現宰相,以防止宰相的權力威脅皇權。可是隨著歷史長河發展,到了萬曆這個年代,一個權力比宰相職位還大的人出現了,也是明朝第一位,更是僅有的一位。張居正,究竟是怎樣成功的?

少年神童

嘉靖四年(1525年),張居正出生於一個窮秀才家裡,在他出生前,他的祖父夢見一隻白龜,所以,最開始,張居正的名字叫張白圭(龜)。同樣生長在湖廣荊州府江陵縣,張白圭與他父親有著截然相反的經歷,他的父親張文明,從小刻苦讀書,在二十歲考中了秀才,可是二十歲之後,連試七次舉人,無一而中,二十多年,他依舊是個秀才。而他的兒子,張白圭,一歲就會說話,五歲精通詩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連老師也甘拜下風,讓他父親另請高明,十二歲時就考中了秀才。如此相比,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

帝國首輔張居正的遠征,用智慧與命運搏鬥

明朝科舉

選取張白圭為荊州地區秀才榜首的人叫李士翱,時任荊州知府。李士翱是一個正直的人,當他看到張白圭的文章時,被文章的才氣與遠見所折服,"國器!國器!"是他唯一能表達的感嘆。在試後,他接見了張白圭與他的父親,看到這位天資聰慧的神童,他只有相見恨晚的長嘆,為了表示他對張白圭的喜愛,他決定為張白圭改一個名字,如此神童頂著一個龜的名號畢竟不妥,因此賜名"張居正"。在離別之後,李士翱上報領導,讓張居正破格參加明年的鄉試。

管理的鄉試的湖廣巡撫顧璘,聽說了這個神童,決定要見見這個孩子。在鄉試之前,張居正來到了顧璘的官府。張居正端正的五官有著中國古代風水的生氣,第一眼,顧璘就看出張居正不是一般人。通過文章辭賦的考驗,張居正應對如流,顧璘就認定他將來必定是國家棟梁。看見這個未來無限美好的小子,顧璘解下了他的犀牛皮腰帶送給了張居正,並斷定他將來是要繫上玉帶的一品朝廷命官。

帝國首輔張居正的遠征,用智慧與命運搏鬥

顧璘像

青年莽撞

李士翱與顧璘的賞識使張居正獲得了很大的名望,高傲的張居正以為十三歲的他就能獲得舉人的名號,可是他錯了。因為顧璘為了保護他,讓他在鄉試中名落孫山。因為在古代歷史中,有太多才子因為恃才放曠而導致終生的悲劇,只有讓張居正瞭解名利的虛無才能使他真正強大併為國家做出貢獻。在這場挫折中,張居正掙扎了有七年之久。

起初他認為科舉考試憑自己的能力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於是他開始放浪形骸,寄情詩酒,及時行樂。直到他祖父張鎮莫名被遼王害死,他才知道,只有把握實權才能保證自己的才名。他又開始了科舉之路,直到二十歲,他考上了進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在中途,他因為他的狂妄失敗過一次,因此他改過自新,收斂了自己,才使自己走上朝廷的中央。

張居正進入翰林院時,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當時的朝政為內閣首輔夏言所掌控,權臣嚴嵩正在與其爭權。好在當時翰林院的老師是徐階,他並沒有參與其中,而是以老師的身份培養未來的希望。對於張居正,徐階深知他是一位可用之才。可是張居正不以為然,他認為嚴嵩更值得信任和依賴。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人的騎兵趁國防空虛又一次來到了北京城下,面對隨意燒殺搶掠的蒙古人,嚴嵩選擇視而不見,依舊吃飯睡覺,張居正才知道嚴嵩也不過是一位只為自身利益著想的奸臣而已。由此,他才認識到徐階是一位正直之士。

帝國首輔張居正的遠征,用智慧與命運搏鬥

嚴嵩像

面對嚴嵩的腐敗無能,張居正希望徐階能扳倒他,可是徐階的一再退讓使張居正很不理解。在一氣之下,張居正親自上書請諫,也並沒有太大作用。面對社會的殘酷與現實,他的壯志滿酬開始成為心灰意冷。即使進入朝廷又能怎樣,世界還是不能按自己所想的方向發展。於是,在"盛焰"消磨之後,張居正決定離開朝政,去遊走四方,看看外面的新世界。

中年老練

在明朝的大好河山中游走,除了山的磅礴與水的俊秀以外還有人間疾苦。此時明朝已經發展到中後期,國家的頹勢正在表現出來。面對官府的腐敗無能,窮苦百姓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在他們的眼裡,糧食才是最重要的,什麼琴棋書畫,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食物能使他們生存下去。張居正看到了這些,才知道他之前所追求的名利,也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在窮苦百姓面前,他自己的地位不值一文!

帝國首輔張居正的遠征,用智慧與命運搏鬥

窮苦百姓

在遊歷之後,遼王請他入府進餐。即使遼王曾經害死了他的祖父,可是他沒有辦法不去參加。進入府邸,這裡的生活與外面百姓的生活可謂天壤之別。裡面的裝飾窮極其奢,大魚大肉只是家常便飯。在這裡,不用考慮太多,只要像蛆蟲一樣活著就行。張居正認識到,只有改變這種貧富差距,才能使社會走向正軌,才能使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他以前所堅信的心學,也一直在教導有志之士去為天下百姓服務。因此,他決定踏上一條不歸路,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與社會強權作鬥爭。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十歲的張居正回到了北京,開始了他的權爭之旅,等待他的,是無盡的黑暗,只有他一直堅守,他才能帶來光明。他為他的理想考慮著,他改變自己的傲慢與猖狂,他運用自己的智慧武裝自己,從此對於政事而言,他考慮的更周到全面,並在各種場合學會了如何隱藏自己的真實目標。他的老練使他步步為營,他的偽裝使他異常強大。

直到萬曆的登基,他等待的晨光到了,他的理想將馬上實現。

帝國首輔張居正的遠征,用智慧與命運搏鬥

紫禁城

張居正是一位天選之子,他有著常人所不及的能力,但是他也有缺點。每個人都有缺點,只有正視缺點並改正缺點,才能使自己強大。張居正的錯誤很常見,每個年輕人都有,可是他迅速的、大尺度的改變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完成目標不擇手段,是聰明人常有的特徵,張居正走向帝國權位的最高點,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夢想,還有他遠見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