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玩手機有多累人嗎?

“工作太累,腦子不轉了,玩會兒手機歇一下吧!” 每當腦力不支的時候,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冒出這種想法,然後把手伸向手機,打開朋友圈、購物網、小遊戲,指尖刷刷刷,彷彿新的能量能通過手指導入大腦,完成對大腦的充電。但近期的一份研究顯示:我們正好想反了。

前不久,《行為成癮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使用不同媒介進行休息的認知成本的論文。結論是,使用手機進行休息會增加心理的認知負擔,而不是減輕它。換句話說,如果想為後續的工作保存精力,最好休息時別碰手機。

這個結論如何得出呢?研究者將 400 餘名大學生分成 4 組參與實驗,讓他們完成具有認知挑戰性的填字謎任務。科學家將任務對半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其中有 3 組人完成前一半任務後可以休息一下再繼續,他們休息時分別用手機、電腦大屏幕、紙筆為一個假想的購物清單挑選物品;還有一組中間不休息,連續完成任務。 測量結果顯示,手機休息組與另外兩個休息組相比,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後半部分任務,而且成功解決字謎的數量更少。有趣的是,測量結果還顯示,手機休息組的認知消耗和不休息組的認知消耗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工作累了用手機休息這條路走不通,它不但不能像其他休息方式那樣給大腦充電,還給大腦帶來了不小的認知挑戰。

同樣是選購物清單,怎麼用手機就不能放鬆大腦?研究者解釋,手機是一個特殊的信息門戶,“只要掏出手機,就會激發你查看信息、與他人聯繫、不斷獲得新信息的想法”,這種特點是其他電子設備不具備的。

研究者認為,我們低估了智能手機消耗心理能量的能力,而且高估了大腦處理問題的能力。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大家現在已經很難離開智能手機了。孩子和父母,或者戀人之間可能沒有那麼強的分離焦慮,但誰要是把手機從我們身邊拿走,哪怕只有半個小時,我們就要坐立不安、六神無主,直到再次摸到手機冰涼的外殼才能安心。正是因為察覺到人們對手機的高度依戀,研究者還特別指出,我們也低估了自己與手機之間的情感聯繫。研究者認為,手機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設備,而是具備了“伴侶”的功能,準確地說,是“代理伴侶”。

“重要的是,要知道在每一分鐘的空閒時間裡使用這種設備的成本。” 針對當下人們頻繁使用手機的情況,研究者想提醒大家:“手機可能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干擾,使人們難以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工作任務上。”

所以,如果不想加速精力枯竭,我們可能得學會和手機保持一定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