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3·28”事故處置實現了不讓超標汙水進松花江目標

經過14晝夜的應急處置,黑龍江伊春“3·28”鹿鳴礦業公司尾礦庫洩漏事故,已實現了“不讓超標汙水進入松花江”的預定應急目標。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號今天介紹,13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持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聽取黑龍江伊春“3·28”鹿鳴礦業公司尾礦庫洩漏事故應急處置階段性進展情況彙報。

生態環境部介紹,黑龍江伊春“3·28”鹿鳴礦業公司尾礦庫洩漏事故發生後,截至4月11日,經過14天晝夜奮戰,實現了“不讓超標汙水進入松花江”的預定應急目標,成為突發環境事件應對的成功範例。

3月28日,黑龍江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發生尾礦庫洩漏事故,洩漏伴有尾砂的汙水253萬立方米。事故發生後,生態環境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序,工作組於29日晚抵達事故現場,協助支持地方開展事故環境應急處置。當地在依吉密河上實施“汙染物控制工程”,在呼蘭河上實施“汙染物清潔工程”,採取絮凝沉降的方法削減河水中的汙染物,淨化水質。

4月11日凌晨3時的監測數據顯示,尾礦庫洩漏的特徵汙染物鉬已得到有效控制,呼蘭河鉬濃度全線達標。

环境部:“3·28”事故处置实现了不让超标污水进松花江目标

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專家在現場進行分析指導。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專家組介紹,本次洩漏的尾礦顆粒十分細,粒度在200目以上(直徑75微米以下),懸浮於水中不易沉降。為了去除汙染物,專家經研究後確定採取投加絮凝劑沉澱懸浮物和鉬汙染物的技術路線,篩選的絮凝劑聚丙烯酰胺和聚合硫酸鐵都是飲用水處理使用的藥劑。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組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表示,應急處置過程中投放的藥劑不會對水環境產生影響。

監測數據表明,應急處理後的水中,鉬含量小於0.07mg/L,符合飲用水標準,不會影響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生態環境部表示,將繼續指導地方做好事故後續處置,確保不出現次生環境災害。同時做好事故調查、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等,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面總結事故經驗教訓,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發生突發環境事件要及時有效開展應急應對,做到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開展監測,第一時間發佈信息,第一時間查明原因並採取有效措施。

13日召開的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同時透露,目前,儘管全國醫療廢物總量繼續下降,處置壓力基本恢復正常水平,環境質量總體平穩向好,但隨著疫情輸入性風險不斷加大,陸路入境地區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形勢嚴峻複雜。

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表示,將採取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防控措施,緊盯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及時有效收集和處理處置100%,緊盯湖北武漢以及陸路入境重點地區,幫助陸路入境重點城市加強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理處置能力建設和應急能力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