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營口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曾是東北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宗教文化傳播中心及各種物資的集散地,被譽為"東方貿易總彙"和"關外上海"之稱。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美國、瑞典、荷蘭、丹麥、挪威、奧匈等國曾在營口設立過領事館或領事機構,曾是東北面向世界的窗口。

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1、玄貞觀:又名玄帝廟、俗稱上帝廟。中國古代道教宮觀。在營口市蓋州市西大街路北。現存大殿和山門。玄貞觀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殿面闊五間,廡殿式屋頂,梁枋及斗拱上均有彩畫,清晰豔麗,檁下有墨書"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廿九日吉日立,闔郡官庶人等監造"題記,還有後金天聰九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同治四年、民國十一年四次修繕題記,是研究玄貞觀修建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2、金牛山遺址:位於營口市大石橋市永安鎮西田村村西金牛山,在山東南有一大型溶洞,是26萬年前的一處古人類居住地,為中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最早的古遺址之一。金牛山遺址文化特徵與北京人相似,表明遼寧地區的原始文化與北京猿人有密切的關係。金牛山遺址對於瞭解當時人類的生活以及利用洞穴的情況都是很重要的資料。

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3、石棚山石棚:位於蓋州市二臺子農場石棚村南臺地上。東南距許家屯5公里,東北距九寨2.5公里,所以又稱它為"許家屯石棚"、"九寨石棚"。清代該石棚曾被當作廟宇利用,故又名"古云寺"。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約在青銅時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地上建築,為巨石文化的傑作。石棚主要分佈在我國遼東半島一帶,二臺石棚是我國國目前所見規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座,堪稱世界之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4、西炮臺遺址:原名營口炮臺,初名沒溝營炮臺,痤落在遼河人海口的左岸、營口市渤海大街西端路北。由於它的地理位置處於營口市的西郊,營口人都稱之為西炮臺。西炮臺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近代東北地 區最重要的海防設施。該炮臺系用沙土、白灰、黃土夯築而成,整個建築包括:炮臺、護臺濠溝、護臺城牆、城門、影壁城、蓄水池、水洞、吊橋、軍械庫和營房等。

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5、高麗城山城:即高句麗建安城,位於營口市蓋州市東北7.5公里的青石關堡高麗城村的東山上。山城約建於公元六世紀或更早時期。唐改為建安州,是建安州都督府的所在地。用土石構築高牆建於南北兩條起伏的山脊上,部分利用自然陡壁而未砌石牆,城金殿山居中,設三處城門和一水門,各門間城壁用夯土築成。險處設有望臺四個。出土遺物以高句麗特有的紅色繩紋、方格紋瓦片最多。還有石臼、陶器、鐵甲片、馬蹬、鐵鏃等遺物。

遼寧營口, 6個國家重點保護文化遺產

6、營口俄國領事館舊址:位於營口市站前區八田地街,在營口市高中院內的西北角。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而告終,清王朝腐敗無能徹底暴露無遺。戰後,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到中國"租界"港灣,劃分"勢力範圍",辦廠開礦,大量輸入資本和貨物。營口同樣也在他們的"目標"之中。 1900年,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在東北地區開展較普遍,是反瓜分鬥爭的最高峰,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義和團堅持抗俄反對清朝投降,使清朝統治者十分頭疼,更使沙俄恐慌,於是,沙俄藉助剿滅義和團之機,於1900年佔領營口,設立民政廳(即俄國領事館),用道臺衙門的建築材料和拆毀西炮臺兵營200多間的建築材料修造民政廳。建築面積近700平方米,高9.5米,為"人"字架鐵瓦頂。整體建築為磚石木架結構,典型的歐式單層建築風格,在建築的北端建有穹隆頂式二層閣樓,西側設有拱形門,青磚砌築,結實耐用,至今保存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