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等于不善言辞?改善这一点,破除沟通难题

最近和很多朋友聊天,记录里总是频繁出现“内向”两个字,而紧跟在这两个字背后的,往往是一些有点“心酸”的倾诉:“我从小就被贴上内向的标签,因此我上学就特别怕老师、怕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父母总叹息我不爱说话,会吃不少亏”,“看同事在会议桌前胸有成竹的演说,内心有点羡慕”。

不管内向是以什么标准认定,周围内向的朋友还挺多的,也受到了不少困恼。这个世界也仿佛更偏爱那些天生开朗健谈,伶牙俐齿的外向者,因为人们很难停下来去听听一个内向者的独白。

不过,让我们看看普京的事例吧。在我们眼中,普京是一位善于外交,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传奇领导人。然而根据普京前妻的说法,普京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在交往三年后才用委婉的话语向她求爱。甚至普京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因为面无表情,少言寡语,而不被俄罗斯民众看好。

但正是这份内向,让普京做事情特别专注,在任职总统之后,解决了不少国家政治难题,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很多技能。后来的普京逐渐意识到了沟通和口才的重要性。他没有去痛苦地改变性格,没有逼着自己对镜子演讲,没有拉着人就尝试聊天。而是选择博览群书,做经典段落的摘抄,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让自己肚子里装满学问,从而说出睿智的金句。

《时代周刊》评价:“他是练就纵横捭阖金口才的外交家。他短小、精干、直击要害的只言片语,常常轻而易举地击败对手华丽而言不及义的长篇大论。”

普京的转变告诉我们,内向性格的人在沟通上也能达到人们想象不到的高度。

性格内向等于不善言辞?改善这一点,破除沟通难题

01 强大的气场,让言语胜在质量

内向者也许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但是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内向的人应当从重建气场开始,让自己说话更有分量。

什么是气场呢?听起来似乎让人有似懂非懂的感觉。

气场是衡量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大小,就像地球有磁场一样,每个生命周边也存在着自己的气场,看不见摸不着,或大或小。它是通过气质、行为、语言同时作用而成。

在沟通中,气场的重要性就好比声音之于演戏,水之于生命。内向的人,多半因为羞于释放自己的情绪,喜欢包裹自己,这些都流露不出来,气场就比较弱。气场强大的人则有不可抵挡的魅力,往往能在不自觉中影响到他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比如马云,乔布斯,本身就是强大的标志。他们在人际往来的时候也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具有许多优势。

正如有句话说道“人与人之间,只要气场近了,事就成了”。那些TED的优秀演讲者们,精彩的表现总能让你拍手叫绝,他们讲解的内容有时并没有多高深、多难懂,但就是会让你沉浸其中,收获平时生活中可能已经显而易见的知识。因为他们超强的逻辑力、组织力和感染力,把你带入了一个能量场,使得沟通变得更有效、关系变得更亲密,促成更多的可能。

就算数据告诉我们,世界上近60%的人都比较内向,但内向的人依旧可以通过重塑自己的气场,在社交中不用滔滔不绝地讲述,也能让沟通变得舒适有效起来。

性格内向等于不善言辞?改善这一点,破除沟通难题

02 所谓自信,就是深度认知自己

重塑气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自信。在《内向者的沟通课》一书中,给出了建立自信的两种有效方法:重视自己,在生活中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主动或是不自觉的与他人进行攀比。在攀比中,我们都希望是更好的那一个。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收获更多的是痛苦和迷茫,也忽视了自己优秀的部分。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重视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需要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对日常点滴保持敏感。比如你尽力帮助了别人,因此获得快乐,你可以将这种得到认可的满足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成功日志。每天只需花五分钟的时间,在日记上回顾一下,你今天收获的五点成功,不用是得了全国第一那样的辉煌,完全可以是早睡早起,坚持健身,给家人做午饭这样小小的成就。记录这些点滴,并时常翻看,能帮助你更好地更新自我认知。

当然,所有“小的成就”不会是生命中的全部,其背后会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并集体利益相关。正如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更是为了将体育精神传播出去,感染更多的人。

你也需要设立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在完成时将这个目标阶段性的分解,每个阶段都争取完成得又快又好。拿健身举个例子,假设你希望自己可以终生保持好的身材,那么就可以从每个年龄段细化目标。20岁到30岁以力量训练为主,30岁到40岁增加身体的柔韧性,40岁以上要保持身体的匀称,以养生为主。接着再具体到每个年龄段该做的锻炼,每个月该运动几次。

一旦拥有了这样有意义的目标,你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做到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因为从一开始你就知道自己势必会到达。

性格内向等于不善言辞?改善这一点,破除沟通难题

03 掌握两点,和沟通中的拖延症说再见

我们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改变自己更不容易。或许,你已经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决心要塑造一个全新的气场。但在行动的道路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坑”在等着你往下跳,总会有或多或少的“路障”分分钟让你泄气。

那在气场的塑造中,同样要避免进入误区,最常见的就是“沟通拖延症”。拥有“沟通拖延症”的人,明明会预料到结果会不利,却仍然推迟沟通计划。而且更可能的情况是,由于不善表达,一次说清的事情要拖到两次,造成对方误解,产生更坏的影响。

要知道机会总是稍纵即逝,人的情绪也在不停波动,如果因为畏惧交流而导致该说的话没有在适当的时机说出去,你只会给人一种“冷冰冰、不合群”的气场印象,对成长造成不利,甚至会因为不对的气场带来一系列霉运。

如何治疗“沟通拖延症”,书中给出了两个建议:目标可视化和把书包扔过墙。

目标可视化是指人们对视觉化的事物,在表象、记忆与思维方面有更强的反应程度。我们把梦想画到纸上,每天看着,越丰富就越能激发你奋斗的动力。在沟通中也一样,你需要将自己的沟通目标写在纸上,不断提醒自己如何做才可以达到目的。纸上清晰的条目会让我们从无头绪的恐惧中跳脱出来,找到自己最需要表达的观点。

比如在工作中经常要向领导汇报工作,会有多种原因让你萌生要拖延的想法。有可能是因为内容过于复杂,害怕自己讲不好反而让内容功亏一篑;有可能是对领导本人就有些忌惮,能晚一天见面就晚一天。真的是不到“deadline时刻”,都不会采取行动。这时就拿出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工具吧——纸和笔,在最上方大大的写个标题“今日必须完成XX”,接着理清思路,按清单体去罗列完成沟通需要的准备工作,列举越细越好,把纸条贴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请相信,这只难办的青蛙很快就会被你吃掉。

而“把书包扔过墙”这个说法就比较有趣了,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在撞上困难这堵墙的时候,应当把装有贵重物品的背包,毫不犹豫扔到对面。这样除了想办法过墙,你没有退路。在沟通中也是这样,要建立过墙的勇气,积极地思考使沟通顺利的方法,并做足准备。 

比如你可以选择提前约见,这样就把自己推上了必须及时沟通的路上,全力以赴为谈话打好铺垫。比如你可以请朋友帮助,告诉他今天你必须要沟通的事,请他帮忙转达或监督,在有他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就有了一定的压力,如果不去完成,在朋友眼里你可能就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所以为了自己,先切断后路,过墙之后回头看也就不过如此。

性格内向等于不善言辞?改善这一点,破除沟通难题

因此从自我开始,打破内向者在说话这件事上的偏见吧。只要你想,运用正确的方法,哪怕是不爱说话,也能够是个有自信的人,有气场的人,也能用语言的魅力、沟通的效率产生属于自己的能量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