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從此離長安

"鬼市"一說來自於民國初年。

當時衰敗的昔日貴族家庭開始靠變賣家裡的物什來維持生活,好於面子,這種行為都是在晚上進行的。天黑以後,那時也沒有路燈,路邊擺個小攤,邊上一盞小燈籠,發出很暗淡的光亮。一段時日之後,模仿的多了,逐漸形成了市場。遠遠望去,攤邊和遊客手上的一簇簇暗淡燈光一忽兒明,一忽兒暗,有如野外空中飄移不定的磷火,也就有了"鬼市"這個不甚雅的名稱。

名字雖然很俗,但交易的都以古玩和老物件為主,久而久之,外地的“包袝客“也加入進來,逐漸演變成真正的古玩市場。這類市場比較奇特的是,常常賣貨人並不瞭解所賣物品的真正價值。交易的時候往往賣主是漫天要價,就怕自己“走寶",而買者則就地還錢,只想撿漏。這裡有許多規矩,比如談價格時買賣雙方搭袖子“交手",這是為了不讓旁人瞭解價格底限。談不攏也好聚好散,既然喜好古玩,大家都是雅人。市場里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其樂也融融。

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西安也出現了古玩集市,先是在書院門,接著是八仙庵附近,朱雀路的古玩市場也形成規模,“鬼市"也隨之出現。因為書院門處於城市中心,"鬼市"就只在另外兩個地方開市。約定成俗的,每週六凌晨朱雀路古玩市場開市,週日則輪到八仙庵。開市之時,全省各地的"包袝客"將自己收來的老物件擺在攤位上,喜好此道的西安市民趕早來此,生怕別人先到先得,當然不乏有外省的"包袝客"和愛好者。那時還沒有城管,雖然有點噪雜紛亂,但和平年代的氣氛卻一覽無餘。

朱雀路古玩市場“鬼市“規模逐漸膨大起來,佔據了周邊幾條街巷,周邊也後開了新的古玩城和花鳥市場,形成了規模,人氣也進入鼎盛,朱雀路古玩市場在國內行業內有了一定地位。兩千年初國內公認的四大古玩市場:北京的潘家園,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天寧寺,西安朱雀路古玩市場。雖然朱雀路古玩市場形成最晚,但陝西深厚的人文是它最堅實的基礎,業內人公認,西安朱雀路古玩市場的真品率最高,每週六“鬼市"售賣的老物件幾乎都是真品,價值是另一碼事。“鬼市“因古玩市場而形成,它又促成了朱雀路古玩市場的地位。

前幾年城市改建,朱雀路古玩市場被取締,附著的“鬼市“也隨之消失,周邊的古玩城和花鳥市場沒有了連帶效應,隨著人流量的大幅下降,生意也漸漸不堪。雖然地方政府在興善寺對面新建了古玩城,距離不遠,金碧輝煌的,但人的固有觀念阻止了大家對新地方的興趣。八仙庵現也在擴建中,那裡的“鬼市"也消失了。雖然西安後來也建成了幾個古玩市場,也有固定時間的早市,但卻再也沒有四方雲集的“包袝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吸引客人的貨源,擺攤的都是日復一日的熟面孔,攤上擺的幾乎都是旅遊紀念品。

人類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城市自是在發展變化中。但人的生活方式也一定要發展嗎?尤其是精神層面的。這裡當然要排除掉那些不科學的。能不能在發展的途中,容許人們保留點自己喜愛又不妨礙他人的那部分?發展是不是要消除掉所有舊的事物,一個城市就容不下一個市場的存在?

"鬼市"從此離長安,長安從此無鬼市"!

最近聽聞潘家園市場也要被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