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从此离长安

"鬼市"一说来自于民国初年。

当时衰败的昔日贵族家庭开始靠变卖家里的物什来维持生活,好于面子,这种行为都是在晚上进行的。天黑以后,那时也没有路灯,路边摆个小摊,边上一盏小灯笼,发出很暗淡的光亮。一段时日之后,模仿的多了,逐渐形成了市场。远远望去,摊边和游客手上的一簇簇暗淡灯光一忽儿明,一忽儿暗,有如野外空中飘移不定的磷火,也就有了"鬼市"这个不甚雅的名称。

名字虽然很俗,但交易的都以古玩和老物件为主,久而久之,外地的“包袝客“也加入进来,逐渐演变成真正的古玩市场。这类市场比较奇特的是,常常卖货人并不了解所卖物品的真正价值。交易的时候往往卖主是漫天要价,就怕自己“走宝",而买者则就地还钱,只想捡漏。这里有许多规矩,比如谈价格时买卖双方搭袖子“交手",这是为了不让旁人了解价格底限。谈不拢也好聚好散,既然喜好古玩,大家都是雅人。市场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其乐也融融。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也出现了古玩集市,先是在书院门,接着是八仙庵附近,朱雀路的古玩市场也形成规模,“鬼市"也随之出现。因为书院门处于城市中心,"鬼市"就只在另外两个地方开市。约定成俗的,每周六凌晨朱雀路古玩市场开市,周日则轮到八仙庵。开市之时,全省各地的"包袝客"将自己收来的老物件摆在摊位上,喜好此道的西安市民赶早来此,生怕别人先到先得,当然不乏有外省的"包袝客"和爱好者。那时还没有城管,虽然有点噪杂纷乱,但和平年代的气氛却一览无余。

朱雀路古玩市场“鬼市“规模逐渐膨大起来,占据了周边几条街巷,周边也后开了新的古玩城和花鸟市场,形成了规模,人气也进入鼎盛,朱雀路古玩市场在国内行业内有了一定地位。两千年初国内公认的四大古玩市场: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天宁寺,西安朱雀路古玩市场。虽然朱雀路古玩市场形成最晚,但陕西深厚的人文是它最坚实的基础,业内人公认,西安朱雀路古玩市场的真品率最高,每周六“鬼市"售卖的老物件几乎都是真品,价值是另一码事。“鬼市“因古玩市场而形成,它又促成了朱雀路古玩市场的地位。

前几年城市改建,朱雀路古玩市场被取缔,附着的“鬼市“也随之消失,周边的古玩城和花鸟市场没有了连带效应,随着人流量的大幅下降,生意也渐渐不堪。虽然地方政府在兴善寺对面新建了古玩城,距离不远,金碧辉煌的,但人的固有观念阻止了大家对新地方的兴趣。八仙庵现也在扩建中,那里的“鬼市"也消失了。虽然西安后来也建成了几个古玩市场,也有固定时间的早市,但却再也没有四方云集的“包袝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吸引客人的货源,摆摊的都是日复一日的熟面孔,摊上摆的几乎都是旅游纪念品。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城市自是在发展变化中。但人的生活方式也一定要发展吗?尤其是精神层面的。这里当然要排除掉那些不科学的。能不能在发展的途中,容许人们保留点自己喜爱又不妨碍他人的那部分?发展是不是要消除掉所有旧的事物,一个城市就容不下一个市场的存在?

"鬼市"从此离长安,长安从此无鬼市"!

最近听闻潘家园市场也要被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