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學夢想從小說《孔乙己》開始

小學,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好。當然,這種好是相對於我的那些小夥伴而言,與那些超級學霸相比,還是有不小的距離。閒暇時,打打鬧鬧這是孩子們的天性,但在校園裡面我是喜歡學習,喜歡閱讀的。那時候閱讀的選擇不多,學校閱覽室的書籍,相當一部分我是看過的。

(即日起至 4 月 30 日,今日頭條海量小說全場免費)。

記憶中第一篇小說就是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那時候對於小說沒有特別清晰的概念,反正《孔乙己》這本書當時就在短篇小說類架子上放著,由於這篇小說數字偏少,篇幅較短,所以它是和其他文章合在一起出版的。

我的文學夢想從小說《孔乙己》開始

我閱讀了《孔乙己》至少兩遍,最初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至於那些所謂的文學價值,出版意義和社會影響,這些都是我後來在課堂上,聽完語文老師的講解後才有所意識到的。與其說是自我意識到的,不如說是被老師照本宣科灌輸的。

那時候,通過語文課程學習,我知道了,雖然《孔乙己》篇幅短小,但是作為小說,它的要素是完整的,它的諷刺意義和折射出的社會弊病也是清晰可見的。

但當時的我,還是不以為然。我並不認為這篇小說的水平有多高,意義有多大。我想著如果我是那個年代的人,我也可以寫出這樣的文章,甚至寫出比這個更好的文章。所以我帶著這份固執和偏見,痛苦的學習著魯迅先生的文章。

而這一切的改變要從一次初中語文課之後的歷史課講起,我很慶幸,那一節語文課之後是歷史課,更慶幸的是我有一個學識淵博,幽默風趣的歷史老師。那天,下課鈴聲之後,語文老師不自覺的又多講了幾分鐘,你懂得,通常老師說“我最後再說幾句”時,往往不是真的只說幾句,而是幾十句甚至一大段。

語文老師就這樣說了幾分鐘,等她走出教室不久,上課鈴聲就響了。看著黑板上寫的關於魯迅的文章《孔乙己》時,歷史老師,擋住了上臺去擦黑板的同學。“既然你們語文課講到孔乙己,講到魯迅了,那咱的歷史課就從這裡講一講吧”周老師隨口就說出了這句話。

我的文學夢想從小說《孔乙己》開始

當然好了,首先,值日生不用擦黑板,少吃一次粉筆灰。更讓人興奮的是,可以聽一聽不同學科的老師對於同一個人的不同講解。這種感覺就像在家裡吃慣了媽媽做的飯菜,突然同樣的食材,有一天親戚家的長輩來做飯吃一樣,新鮮,充滿期待。

周老師說,所有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要想很好的理解一篇文學作品,最好從作家的寫作時代和大的社會背景入手,這樣你才能真正理解為什麼作者當時要寫這篇文章,為什麼這篇文章意義重大,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還可以瞭解到哪些有意義的知識點。

周老師說,《孔乙己》是魯迅的重要短篇小說之一,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要認為這個結論很草率,帽子蓋得有點大。當你瞭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社會背景,就知道此話不假。而這樣的評價一點不過分,甚至不夠。

《孔乙己》最初發表於1919年《新青年》雜誌上,1919年是什麼年代?那是風起雲湧的北洋軍閥統治時代,那一年巴黎和會召開,公然討論中國青島問題,和會議決德國在山東之權利概讓日本,這直接導致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

我的文學夢想從小說《孔乙己》開始

最初參加五四運動的主力就是北京十幾所高校的學生,最後五四運動直接演變成席捲全國的學生運動。《新青年》雜誌是誰創辦的?陳獨秀,當時任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在當時的政界和學界都是鼎鼎大名。

瞭解了陳獨秀,那麼就有必要順帶把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蔡元培,李大釗,胡適,劉半農,錢玄同等都瞭解一下。這些人物都是百年難遇的大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驚人的成就,而他們的這些成就,今天的人們不可望其項背。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作為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開啟民智的文學作品《孔乙己》的宣傳和號召力量之大,影響之遠。

那樣一場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反對專治,迷信,舊道德和舊文學的社會運動的深刻社會活動。如果沒有那麼一場運動,我們今天可能還和孔乙己一樣,在搖頭晃腦的背誦之乎者也。

你看,這樣以來我們學習的東西就不枯燥,就不孤立。知識面也會越來越廣,這是從歷史課程的角度來學習魯迅,學習《孔乙己》。

當然,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孔乙己》也是一部成功的小說。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小說的要素齊全。特別是作者要表現出來的真善美和假醜惡都體現了出來。

比如,咸亨酒店老闆的刻薄,通過對待夥計的態度和對待客人的態度就能鮮明的展示出來。同樣,孔乙己這個人,雖然是迂腐的,不懂變通,不會經營生活的一個人,但是他也有善良的一面,他把為數不多的茴香豆分享給圍觀的兒童就是印證。

他對待他人從不嘲笑,並且表現出有禮貌的樣子。他的悲劇不完全是他個人的原因。在那樣一個新舊時代交替的社會里面,傳統思維和傳統文化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仍然是巨大的。人們要麼裹足不前,要麼立刻適應新的潮流,縱然什麼都不做,有的人也會像阿Q那樣喊上幾嗓子“老子要革命”。

同時,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所有人幾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許多人就是那一群圍觀孔乙己,善於嘲笑別人的人。孔乙己為了生活,可能真的做了一些偷竊之類的讓人不齒的勾當。但,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是真實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這樣的內容完全與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主張契合,所以在情感上必然引起巨大的共鳴,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小說,唯獨魯迅的《孔乙己》被流傳下來,並且寫進如今的教材。

文章不在於篇幅長短,貴在言之有物。這應該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學習的地方,這也是魯迅文章的精妙之處,當然,這也是文學的巨大魅力之所在。

我對於文學的熱愛,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我喜歡閱讀那些震撼人心的文章,也喜歡閱讀那些娓娓道來而富於溫情的詩篇。

從此,對於魯迅,對於民國,對於文學便多了幾分特別的愛和喜歡。

這種情愫將會陪伴我一直走下去,不離不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