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為什麼古代“株連九族”的時候,沒人敢逃跑?其實跑了才是傻子

株連九族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刑罰,這種慘無人道的現象多出於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時期。那時人治大於法治,統治階級為鞏固自己家族政權的合法性,普遍會採取這樣的高壓刑罰來震懾人心。


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那麼,何為九族呢?

史學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上至高王母、下至玄孫,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高王母、曾王母、王母、母、身、子、孫、曾孫、玄孫等;


第二種說法:妻族二、母族三、父族四,即岳父一家,岳母的孃家、母親的父母、母親的孃家、母親的弟弟和妹妹、姑與其子、妹與其子、女兒與其子、己之同族等。

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九族是一個人最直接的親屬,是血溶於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株連九族的刑罰,就是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因此,很多人難免會產生疑問,九族之內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一時半刻想要查清這些人員,估計很是耗時。

為什麼,家族成員中一人犯罪,其他族人都不選擇逃跑,而是坐以待斃呢?

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第一個原因:後知後覺

古代交通設施不完善,信息傳播不通暢。封建社會,朝廷實行的是“重農抑商”的國策,不鼓勵老百姓在各地之間進行大規模人口流動。而朝廷為了有效管理地方,則設立了驛站,方便政令的上通下達。

一旦親人犯罪,政府的通緝令會在第一時間下達各個州、府、縣、衙。等到自己得知親人犯法,想要逃跑的時候,估計家門早已被府衙的公職人員佈下了天羅地網。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後知後覺,根本來不及做任何的準備,就稀裡糊塗的成為了刀下冤魂了。

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第二個原因:心存僥倖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皇帝是一個喜怒無常之人,但是為了彰顯自己愛民如子的形象,也會在關鍵時候對老百姓施以懷柔之策,藉以籠絡民心,贏得一個“愛民如子”的明君形象。

株連九族是慘絕人寰的刑罰,刑場之上有時會出現上至七、八十歲的耄耋老人,下至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兒,以及甚是可憐的孕婦等等。因此,皇帝在下令行刑的時候,就會發善心,將老人、小孩和孕婦排除在外。隋唐時期都有過這樣的明確規定,未年滿14歲者不殺,只需要將他們罰沒為奴即可。


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第三個原因:無處可逃

古語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若是逃跑的話,就會被列為通緝要犯,通緝令會在全國進行張貼,無論逃到哪裡,都會被人認出而舉報,最終依舊是難逃一死,運氣不好的還會罪加一等。

在古代,“株連九族”時,為何親人們都不逃跑呢?原因無非這4點

​第四個原因:心理畏懼

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採取的是“愚民之術”,對老百姓宣揚的是“君權神授”的思想,在普通百姓眼中,皇帝即為“天子”,是上天的兒子被委派到凡間來統治萬民的。

有一說法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九州萬戶,億兆黎民皆是皇帝的臣子,皇帝想要他們的性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他們根本不會也不願意陶坡,這就是思想上的麻木、心理上的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