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墨菲定律:所有事都应在把握之中


美国墨菲上尉靠一句玩笑话成了名人。墨菲上尉觉得他的一位同事做事笨拙,即使一件简单的事,也会弄出糟糕的结果,他对其他人说:“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一定会被弄糟!”墨菲上尉没想到这句话会广为流传,衍生为一条法则。坏事一定会发生,如果你担心出错就一定会出错,人们想做的事永远比想象中的难,这就是墨菲定律。


反墨菲定律:所有事都应在把握之中


反墨菲定律:所有事都应在把握之中


反墨菲定律:所有事都应在把握之中


墨菲定律的本意是提醒人们凡事小心,想要成功就做好最坏的打算,把风险当作一个常态,进而使计划更周密,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劲。但在过度引申之中,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人总是会犯错,少量的错误可以应该被原谅,因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无法把握,差错总会存在,放平心态吧。“

这种说法代表了一种常见心态,却不应该存在于一个精益求精为目标的团体之中,一旦某位团队成员无条件地信奉墨菲定律,总认为事情不能把握,如果他身上还有一些惰性,那么即使一个好的开局,也不能阻止情况越变越槽。而这种局面的始作俑者,某个有点懒,有点不拘小节、有点不负责的员工,则会经历以下心理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开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证明错的是别人,不是自己,强调客观环境的恶劣,夸大任务难度,甚至暗示计划者的失误,总之,承认这是一次错误,但这个错误不可避免,故而得出”这是个可以原谅的错误“的结论。

第二阶段:自我麻痹。既然错误是可以原谅的,那么多犯几个错误也应该是可以原谅的,事情能做好就做好,做坏了也没有办法。自欺欺人地说:”我已经尽力了。”其实他们早已放弃了尽力而为,而选择了比较轻松的做事方法,不再在乎结果、追求高效。

第三阶段:得过且过。一切事情都可能变坏,这并非人力阻止的,失败,是因为刚好踩到了哪个失败概率。于是,办事成了一种机械运动,不办也没什么不妥,把日子一天天耗费下去,将就一次是一次,对付一时算一时、清闲一刻是一刻。

倘若这们员工只是一个普通成员 ,领导可以干脆地递上解聘书,将他们扫地出门。倘若这位某某是领导,团队的灾难就 此开始:他们会满足于团队的现有成绩,认为维持现状是最重要的工作;他会对显著的漏洞视若无睹,觉得这些漏洞还没有危害过团队,“没有十全十美,有漏洞才是正常的”;他甚至会害怕有人提出新的想法,那意味着他需要动更多的脑筋,为什么不保持现状呢?一切都好---------按照角色定位,领导应该是一个不断查缺补漏、不断进取的人,一旦他松散了,懈怠了,他的团队不可避免地要走下坡路。

想要避免这种懈怠,就要抛弃“有些毛病可以不用管”的思维,让一切事情都在掌握之中,不留一丝漏洞,不出现失败的机会,不要总拿着失败概率安慰自己。失败固然有环境、运气的成分,即使百分百的准备也未必达到成功,但是,至少不能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增加失败的因素。即使在和平安稳的环境下,领导也应该经常问问自己:

我的团队令人满意吗?

我不满意哪些部分?

如何改进这些部分?

我理想中的团队运作是什么样?

我是否有决心对团队进行一番改革?

我身上有什么样的问题?

我能不能当一个更好的领导,例如,更威严一些?

等等

这些问题,是以让一位领导自省、自律、进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建立解决问题思维,思考团队的一切,寻找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让一切尽在撑握之中,才能让费尽心思营建的团队健康发展,而不是毁于某个不起眼的缺陷。


反墨菲定律:所有事都应在把握之中

要以每天能见的速度成长


【互成就】

“我们要去做什么?”【 联合普通人,互相监督,做到坚持持续学习共同提升能力和眼界,让我们每个人生活越来越好,实现体面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也是普通人,知道上每个普通人能量太小,很多事都难做成,最重要原因单个人做事容易中途放弃,多人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一起成长,让我们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让我们每个人越来越值钱】

“我们具体要如何做?”【每个人有自己的头条自媒体,每天抽出10分钟坚持学习,用自己的头条来见证,可以把我们共同成长,改变记录下来,互相监督、互相支持,一起见证大家的改变,越来越好】

如果您能做到每天抽出10分钟,和我们一起坚持学习提升能力,我们共同坚持做一年、三年,甚至一辈子。每天10分钟学习,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有大的改变,我们先共同坚持一年,看看能有什么收获,您期待吗,共同坚持3个月或1年后的您,有什么大的变化。一年后收入是否是现在的两倍?哪些能力明显提高了?

用持续行动说话,今天是2019年12月18日 坚持学习发文第37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