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喝普洱茶?從哪開始很重要,別疏忽了

為什麼要學喝普洱茶?從哪開始很重要,別疏忽了

學習,從哪裡開始呢?

1. 從喝開始

茶,本質屬性就是為了品飲、喝掉。無論你是想獲得她的物質屬性,化學功用,亦或是想從中獲得精神愉悅。只有喝,才能發揮茶的價值,好茶是用來喝的,存著是遺產,喝了才是資產!

學習瞭解茶也是,從喝開始,多喝、特別是相同的兩款或多款同類茶對比喝,能夠很好很快的建立相應茶的口感記憶,品茶一樣的道理,熟能生巧,只有喝後,舌頭、嘴巴、身體、大腦會有個身體記憶存儲,下次聞到茶香、或入口,就能有相應的感統記憶條件反射告訴你,這個茶,你曾經喝過,是什麼茶。

2. 從身邊開始

每個愛茶之人,一定多是受身邊喝

茶人影響,或者身邊有了什麼茶但不懂,要了解她,求知慾,進而對茶產生興趣。學習茶最好的方式就是從身邊茶開始,把身邊現有的某一款茶通過多喝,不同的手法,水溫、投茶量泡茶容器、浸泡時間來折騰這款茶,你會發現樂趣真的很多,然後會催著你進而瞭解這款茶的來龍去脈,產地、加工、製作、存放、品種、特色、歷史故事、人文風情、色香味形、滋味口感等等。

如同喜歡上一個美人,你總會想了解她的一切,如果沒有過從一而終的對一款茶深入瞭解,很難學好茶。先深愛,再泛愛。你會發現,美人皆一理,好茶皆一質,工藝有相通,進而舉一反三,更上層樓。從一款茶弄明白,進而這一類茶,因為同類茶工藝很相似,滋味口感、泡茶手法、茶性相近。

3. 從書本開始

學習別人的經驗總結,看書,就是同作者感同身受,進入他的內心,處在他的環境,如臨其境,對上面說的喝、身邊茶不明白時,可以藉助這款茶或這類茶的,特別是地方特色茶的相關書籍,很快了解此款茶的多方面內容,然後再去喝茶、對比喝茶、觀賞身邊這款茶,你會豁然開朗,不禁驚歎,原來如此,似增相識,這是個互為印證的關係與加深。

至於從哪本書開始,中華茶龐雜上千,每人喝到、喜歡不同,推薦出都喜歡的書實在太難。不過,綜合性的陳宗懋等著《中國茶經》,可以作為入門的工具大全。未來要從事茶行業,茶類幾本教材是必須閱讀的,《製茶學》《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葉化學》《茶樹栽培學》。陳椽編著的《茶葉通史》手頭有本方便查閱考證。美國人威廉·烏克斯撰的《

茶葉全書》,與中國唐代陸羽的《茶經》和日本建久時代高僧榮西和尚的《吃茶養生記》,並稱世界三大茶葉經典。當代茶聖吳覺農主編《茶經述評》是一定要閱讀,時時翻閱的精典。岡倉天心的《茶之書》,一本小書,但卻是華美。閱讀茶的美文,你一定會聽說過林清玄老師,茶文化散文《平常茶非常道》,就是禪與茶的講演、生活茶的娓娓道來,深入淺出,頗能明心見性。

茶百科推薦這幾本是要學習查看的,至於其它每類茶,都有專門的茶類書籍,水平不一,茶友可根據研究的茶類去網上尋找,茶百科賈留華本人也在大量的分類閱讀中,後續我會整理不同茶的不同書籍推薦給茶友。也可以從一本茶書看完,從網絡上相應的類目下推薦的相關書目裡瀏覽到要閱讀的書籍。這也是很多人購買圖書的方法之一。

4. 從茶會開始

多走出去,參與茶會,會結識不同行業的茶人,更能結識愛茶的組織主辦方,亦有可能見到被邀請的老師。施展你的才華,聽他們的演講,和這些茶人結識,更能開闊眼界,增加見識,同時又能品嚐到不同的茶。每個城市都會有茶會,特別是目前,茶行業不景氣的情況,更多的店面愛茶者會藉助新媒體召集組織茶友聚集。難點,就在於,這樣的茶會水平不一,層次不一,人雜心亂,需要你一雙慧眼。萬一遇到“大師”,把你誤入歧途,想走出來怕要走更多彎路、費更多物質、精神心力。

5. 從蹭茶開始

這個需要臉皮厚點,距離茶城或茶店不太遠,可以常去,但有一點要記得,那就是蹭的多了,總要花錢支持買人家點茶,特別是目前行業不景氣,人家也是有成本的。要不然,就蹭幾回換地方,別老任著一個“羊”使勁拔毛。開茶店的朋友多有感觸,蹭茶之人,多有可愛,亦有多可恨。店家久了,就不會讓你喝什麼茶了。但,如果你有足夠多的時間,可以茶城裡沒事就去逛,總會有茶喝,發揮不恥下問的精神、捶不扁砸不爛的銅豌豆的魅力,不會就問,不懂就請教,不要覺得不好意思難為情,小孩子都是從尿床開始慢慢長大的,誰也不會笑話誰小時尿床。茶百科一直那句話,我們都是從開始開始的。

6. 從產地開始

如果你身處茶產地,那就得天獨厚,守著一方水土,茶園你見得、茶樹你看得、師傅你識得、從小搪瓷缸裡泡著,可能越是由於司空見慣,越熟視無睹,茶百科見到太多

茶區的愛茶友,跑來問我當地的茶如何、怎麼辨識區分,多是沒有俯下身去,認識身邊最可愛的那一方生養自己的茶水。

如你不在茶產地,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結識當地茶農茶人,有機會就去走走,感受下整個茶的流程,你會從頭到尾的改變一款茶的認識。在外面聽到的,與自己切身感受的是兩碼事。旅行與愛茶,茶區多是山清水秀、風景秀美之處,何樂不為?這就是茶百科本人和團隊成員,只要有空就行走茶區的原因,尋好茶、遇好友、賞美景,養身養心,又為茶友們帶來一款款地道的源頭好茶。

7. 從學校開始

茶學有茶專業、各城市都有茶交流培訓班,時下又流行不少茶道美學培訓,有些許資金,可以報個小班跟著學學,雖不能學習太多太專業,但先入個門,識得路,重點在於在這些茶學裡結識老師、同學是關鍵,是花錢去學的,多半不僅僅是愛好,更多的是想從事茶,那就有了一起交流的資源,每人喜好不同,資源不同,研究的茶類不同,可以互為補充,未來也有到不同茶區、不同城市流浪的資本,至少每到之處,皆有可去之處蹭茶。說不定,真的機緣巧合,尋一座城,遇一人,白首。

8. 從實習開始

可以去茶店、茶會所、茶樓、茶企裡實習工作,這算是偷師了。這裡多會不同茶皆有,雖然老闆不同,心態不一,會不會隨意讓你無客人時抓來茶就泡就研究,但至少,有了接觸更多茶的機會,客人泡茶更多的是擴展自己的人脈、客戶關係、聽他們所聊不同層面的生活閱歷,這比所有的茶都有味道,茶是生活,生活是茶,茶桌上所談的多半不是茶的事,而是生活,懂了生活,自然就懂了茶、懂了茶生意、懂了未來從事茶的經營之道。這裡的難點是,你需要形象好些,頭腦靈活些,善於歸納總結,當個好聽眾,興許機緣所到,你就能泡到他們所帶來的不同的檔次的所謂“老茶”、“好茶”、“有故事的茶”,自然可以多增加了多瞭解茶的渠道。

9. 從保持純心初心開始

茶人總愛說一句“不忘初心”,想清楚自己為什麼出發,茶裡滿是生活,是個媒介,一旦愛上茶,會讓自己很快像幾千款中華茶一樣變得豐富多彩,能不能一直堅守自己堅守的,忘記茶桌上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所放不下的,這需要勇氣,也需要點智慧。關於習茶之路如何走,如何堅持及愛茶之道,推薦你閱讀下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

10.從跟隨茶百科自媒體開始

茶百科自2011年5月微博起步至今天已經四年半時間,行走中華茶區上萬公里,茶友近50萬,這裡是我們的習茶之路,也是樂於分享之地,一直把我們學到、看到、聽到、品到的茶內容分享給友,一直堅持這裡只談茶、交流茶、分享茶、聚茶友,與茶及相關的內容都會分享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