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那些书法家们~第352篇

【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朱筠的祖父官为中书舍人;他的父亲朱文炳,曾任陕西盩厔(今周至)知县。朱筠兄弟四人,长兄朱堂,为陕西大荔县县丞;次兄朱垣,乾隆辛未年进士、山东济阳长清知县;弟朱珪,体仁阁大学士。

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朱筠出生在盩厔县,八岁随父母返回京师。朱筠少儿时代就表现出了他的聪慧,十三岁他便通“五经”,开始了学作古文;十五岁时就已经文彩显著了。乾隆十二年,和弟弟朱珪同登进士榜,那年,他十九岁,弟弟朱珪十七岁。兄弟二人同时被选为庶吉士,又同时被授予翰林。朱筠八岁入京,在京城生活了三十多年,京城的文化氛围影响了他、成就了他。大学士刘统勋凡是遇到难决大事,除了请朱筠去刘府就商,有时还轻车简从,过访咨询。诗文与学术上的成就,使得朱筠在很长时间里享有盛名,并引起天下仕子的学习摹仿,领袖文坛。

朱筠的文学才能也受到乾隆的重视,从乾隆二十六年到三十六年,在十年的时间里,朱筠先后被任命为会试同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己丑科会试同考官、福建乡试正考官。在举子科考中多次被选为考官,说明他的文风的影响力和在儒林的影响力。朱筠为人性格比较简单、质直,没有城府。他和兄长及弟弟朱珪关系都很密切;他好交游,对儒林学子更是用心良苦,尤喜奖拔后生小子。那怕对只有一艺之长的人,也赞不绝口。绝不以刻薄语言评人长短,更不以汰评之诮,点评诗文。他这样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他的工作助手。他认为树艺先树人,天下士子,莫不尊重他,一时趋之若鹜。

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乾隆三十六年秋,朱筠又调为安徽学政,在安徽期间,详为经营六书,以自己收藏的宋椠《说文解字》加序后,重新发刊,广布学宫各处,语重心长的对学生们说:“《说文解字》是古学的源头。”当时婺源的江永、歙县的汪双池皆为清朝有数的名儒,品端学粹,著述等身,终身未能进仕。他特意专程去拜祭他们,并帮助落实入祭乡贤祠。为此,他特意捐赠了一笔资费。

朱筠在安徽学政任上时,绍兴人章文镳还困于屋场,他建议朱筠应该趁此太平盛世,搜尽天下遗书,仿刘向《七略》,条别群书,以充国家图书之藏。朱筠于是向乾隆上奏仿《永乐大典》,做一盛世图书,“中秘所贮《永乐大典》,裒集至富,但分析篇次,以四声韵字为部居,割裂破碎,与散佚无异。请旨敕下儒臣,采辑讨论,以还旧观,可得人间未见书数百种。”。乾隆对朱筠的建议极为赞赏,下诏求天下珍藏孤本、珍本图书。朱筠除了悉心搜访图书,还再次建议设馆专办。朱筠的建议点醒了乾隆,他立即下旨开四库全书馆,用戴震等五人为纂修官,整理各省征集上来的珍本书籍及从《永乐大典》上辑出孤本的工作,仅从《永乐大典》上,就找到了五百余部孤本书籍。朱筠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也进呈了家藏图书数十种,《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他收藏的书籍15种,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

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朱筠爱书,藏书极富。曹寅家的“楝亭”尽收江南藏书,藏书一时富有天下。曹家败落后,楝亭藏书归于外甥富察昌龄“谦益堂”。富察没落,这批书被朱筠所得大部。包括顺平王崇简的“青箱堂”的藏书,也为朱筠“淑花吟舫”所藏。聚书有3万余卷,抄本10余种。他的弟弟朱珪有诗赠朱筠道:“挟策亡羊忙底事,扫除脉望晒书频”。他所收藏的图书在晚年遇火灾,损失了不少。藏书到他的儿子朱锡庚时,书尽散。

朱筠在安徽学政任上,为了工作需要,更从为国养士出发,设了一个与学政不太相符的幕府。他聘请了一批才华卓著,名声较大的国内著名学者为他的幕僚。旧时代,一些不入八股的大儒,为生计所迫,游幕宦府是他们重要的谋生途径。朱筠设幕,更多纠合文学之士及苦于学问者为优选对象,来做他考评士子时的左右助手。他的幕府中曾经集中了戴震、邵晋涵、王念孙、汪中,及他的弟子中人,兴化任大椿、龙溪李威、阳湖洪亮吉、孙星衍、会稽章学诚、偃师武亿、全椒吴鼒,一时大家云集。

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朱筠因为安徽一生员欠下捐纳而取得贡生资格者费用一事上,他有失察之过,吏部将朱筠降三级调用。乾隆知道后,以朱筠学问优异而下旨:“朱筠学问尚优,著仍以编修用,在四库全书处行走。”特授他重为翰林院编修,又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又负责《日下旧闻考》总纂修之一。

因为乾隆“极赏其才”,乾降四十四年,朱筠奉特旨督学福建,他为自己的幕客陈宋赋写了一首诗《送陈秋士迁馆和仲则韵》:

世人笑狂呕,情为我辈重。

性怜西邻边,两间书屋空。

黄先走破城,陈复发覆惩。

唧唧强书虫,去来绝可恫。

朱筠出任福建,仅一年就回了京城,朝廷命他的弟弟朱珪前往替代。闽中书生听说朱筠离任,抓着他的车辕送了数百里,仍然不愿分手。临别之时,送行的人都送了他一块石头,他把这些石头在积试院中堆成一座小山,名字叫“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回京师后仅一年,因痰疾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朱筠阅览广博,于学无不通晓。对经术在继承郑、孔之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宋元诸儒之说,形成了自己的主张。他在史学上主要用涑水先生之法,对诸史考究贯串,证其同异,以厘正渠。他的诗歌远学韩愈,近学苏轼,三十岁左右,天下震惊其名。

朱筠尤好金石文字,他的书法以六书为宗,直追隋以前书迹,形成了自然劲媚、古趣盎然的书风。生平所过郡县、足迹可及之地访摩厓旧刻,古刹残碑。尤其是对唐以上的书迹,他热爱到让人叹为观止,大跌眼镜的地步。他还在这些书迹边上自书题名刻石,追踪古人,以示仰望。

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祖籍今萧山城厢镇黄家河村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故事:【原创】他实为《四库全书》的首倡者,更是博闻闳览于学无不通

卢秀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