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你知道馬雲,馬化騰等科技大佬們都讀什麼書嗎?

中國自古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的過程,也是讓躁動的心靈安靜下來的難得機會,因為在這個充滿誘惑和信息碎片化時代,讀書這一看似傳統的獲取知識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平時你會不會好奇國內外科技大佬們都讀什麼書呢?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就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們讀過的書,一窺他們精神世界,並從他們的閱讀書目中獲得一點啟示。

阿里巴巴馬雲:《人生》《金庸小說全集》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當年馬雲高考失敗時看《人生》,覺得人家特有出息,沒考上再考一次,而不是去踩三輪車,於是決定再考第二次。

《金庸小說全集》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十五部,可用一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小說大部分以歷史事件為背景、以儒家俠義為情懷、以兒女情長為經緯、以人性幽暗為副線。文筆精煉、能雅能俗,想象力豐富、常有神來之筆。三教九流、雜學兼收、深淺合宜。馬雲曾在節目中表示,他看的書不多,唯一看完且看過很多遍的書是金庸小說。金庸小說給了他不斷想象的空間,甚至讓他捨不得再看一遍。

小米雷軍:《硅谷之火:人與計算機的未來》《三體》

《硅谷之火:人與計算機的未來》是美國弗賴伯格和斯韋因共同寫的一本書,書中介紹了計算機愛好者以怎樣的創新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將計算機技術的力量包裝在一個小巧玲瓏的機殼裡,實現了個人擁有計算機的夢想。同時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蘋果、微軟、太陽微系統、網景、蓮花以及甲骨文等公司的創業者們在實現個人計算機夢想的過程中創業的艱辛、守業的艱難、失敗的痛苦,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奮鬥的精神以及在技術上不斷前進的歷程。雷軍大一時讀了這本書,讓他產生了建立世界一流公司的想法。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主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雷軍曾在微博上表示,《三體》不僅僅是本科幻小說,本質上是本哲學書,主要講宇宙社會學,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降維攻擊尤其深刻。雷軍還稱,花了很多時間分享讀《三體》的體會,其中的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戰略非常有幫助。

聯想柳傳志:《基業長青》《再造宏碁》

《基業長青》是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傑裡·波拉斯創作的管理類著作。書中研究了18個卓越非凡、長盛不衰的基業常青公司的成功經驗。表達的是一種普遍規律,是一種管理理念、組織結構和行為方式,書中富於創造性地打破了關於企業管理與運作的種種舊有神話,提供了新穎的見解,併為那些有志於建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偉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實際指導。

《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則是回顧了施振榮28年的創業歷程,展現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發展面貌,讓你瞭解身為臺灣代表性企業的宏碁,如何在他的領導下應對外在的變化而不斷克服瓶頸,創造價值。

柳傳志之前有在媒體上說:“我不怎麼太看很嚴肅的關於管理的書,認真讀的也就是《基業長青》《再造宏碁》這幾本,看得多的還是傳記體、小說居多。

華為任正非:《閃擊英雄》《隆美爾戰時文件》《失去的勝利》

《閃擊英雄》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所著,古德里安以其親身經歷詳細描述了德國裝甲兵的組建、發展、作戰史及其經驗教訓,介紹了他率領德國裝甲部隊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的行動,以及對法、蘇作戰經過,並對第三帝國的領袖人物和德軍統率機關進行了評論。

《隆美爾戰時文件》是英國軍事思想家李德·哈特整理隆美爾二戰戰時文檔,講述隆美爾在法國戰場、非洲戰場和盟軍諾曼底登陸前在法國負責防禦作戰的經歷。罕見披露沙漠之狐的內心世界,揭示軸心國同盟還有希特勒的軍隊高層之間的運轉內幕。

《失去的勝利》是馮·埃裡希·曼施泰因所著,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身經歷為主線,根據其私人日記和其他資料,介紹了德國進行侵略戰爭的經過,尤其是詳細地描述了他自指揮的幾次重大作戰行動,闡述了他對二戰中各個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該書對於我們瞭解二戰中德軍的一些決策內幕,尤其是許多重大戰役的計劃制訂過程及其實施,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任正非曾說:“宏觀思維建議看一點歷史和哲學,我做高研班引導員時曾推薦看3本書。德國雖然在二戰失敗了,但有3位德軍著名將領/元帥留下的3本書,對德國二戰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閃擊英雄》;第二本:隆美爾的《戰時文件》;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勝利》。”

微信之父張小龍《失控》《女人的起源》

《失控》,全名為《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書中所記述的,是作者凱文· 凱利對當時科技、社會和經濟最前沿的一次漫遊,並藉此所窺得的未來圖景。書中提到並且今天正在興起或大熱的概念包括: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絡社區、網絡經濟等等。因此說它是一本“預言式”的書並不為過。儘管書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幾年後可能有些過時,但它們所表達的信息卻越來越成為真知灼見。那時人們還無法想象博客和維基等大眾智慧的突起,但凱利卻分毫不差地預見到了。這可能是過去十年來最聰明的一本書。

《女人的起源》作者是英國作家伊蓮·摩根,本書首次為女性在人類進化史中的平等地位據理力爭。它開一代風氣之先,力圖解開人類,特別是女性的演化和起源之謎;而它提供的答案,則從女性的角度對人類的史前史做出了推測性的重構,極富革命性和破壞力。

張小龍說過:不與用戶互動的產品是失敗的,不讀《失控》的產品經理,知識結構是不完整的。產品規則越簡單,才越能讓群體形成自發的互動。產品上線後,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會自己與海量用戶互動,最後會互動出什麼結果,是產品設計者不能控制的。《女人的起源》這本跟互聯網關係不大的書深刻影響張小龍,為其深入洞察人性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張小龍還推薦過很多書:《失控》《喬布斯傳》《黑客》《科技想要什麼》等

360周鴻禕《硅谷熱》《商業秀:所有行業都是娛樂業》《柔道戰略》《創新者的解答》

《硅谷熱》是埃弗裡特·M.羅傑斯所著。是解秘硅谷的經典著作,曾經影響了中國一代高科技創業者。本書以紀實的手法呈現了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硅谷關鍵發展時期的創業創新曆程,以宏大的視野深度分析了硅谷成功的經驗,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硅谷的發展趨勢。在今天看來,本書的總結、分析和預測沒有過時,對我們當下開展的創業創新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商業秀: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是Scott MaKain所著,斯科特·麥克凱恩根據現今市場的發展特徵,總結出了一個商業活動真理: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他把商業與電影、電視和音樂等娛樂業活動聯繫起來,把多年以來一直應用於娛樂業的法則延伸到商業世界,那就是:要想在高飽和市場中脫穎而出,你需要與你的客戶建立一種情感聯繫,如此才能創造出一種客戶無法拒絕的體驗。客戶之所以購買的你的產品和服務,正式因為他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享受這種感情體驗。在以往的商業活動中,我們更多的把焦點放在縮減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提升股票價值等,而本書提出的娛樂業法則,對於商業領域將是一種從管理到經營上的清洗。商業文化和商業行為業已改變,企業家需要將目光轉向客戶體驗。

《柔道戰略:小公司戰勝大公司的秘密》 [美]大衛•B.尤費著,講的是找對方最薄弱的環節,以小搏大。

《創新者的解答》作者是克里斯坦森、雷納。講的是怎樣改變遊戲規則。

據說,周鴻禕平均每年看100多本書,還經常買書送給員工或者發郵件給員工推薦書。他分享的圖書集中在商業、財經、傳記等,譬如《商業秀:所有行業都是娛樂業》、《柔道戰略》、《創新者的解答》等等。在他看來,這幾本都是創業者的必備,但閱讀的關鍵還是要取其精髓,忽略不重要的糟粕。對周鴻禕人生影響比較大是《硅谷熱》。根據他的自述,他是九十年代初去上海實習的火車上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感到非常很震撼,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自己的夢想,要用產品來實現”。之後,他又曾多次翻讀這本書。

此外,他曾向360年輕員工推薦過一本叫《異類》的書。這本書提出“一萬個小時定律”,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發現無論是比爾·蓋茨,還是打高爾夫的泰德·伍茲,要想成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個領域成為傑出的專家,一萬小時是最基本的投入。

京東劉強東:《富甲美國》《藝術哲學》《阿甘正傳》

《富甲美國》是山姆沃爾頓的自傳,本書以獨特、生動的筆觸介紹了沃馬特百貨公司創始人薩姆·沃爾頓傳奇的一生,尤其是薩姆·沃爾頓的創業精神、經營經驗和管理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

《藝術哲學》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鉅著”,每個渴望提高藝術修養的人必讀的經典啟蒙。全書由丹納在美術學校的五編授課講義整理而成。作者丹納主張研究學問的目的是解釋事物,應“從事實出發,而非主義;探求規律,不提出教訓”。他認為一切文明的性質面貌皆可用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來衡量。本書第一編“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與第五編“藝術中的理想”為丹納美學思想與理論的集中展示。二、三、四編則以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尼德蘭及古希臘時代的繪畫、雕塑藝術為例,加以闡釋。

《阿甘正傳》是美國作家溫斯頓·葛魯姆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書以荒謬的風格,通過傻子阿甘的視角,反諷美國的社會問題。

劉強東曾推薦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創始人山姆 沃爾頓的自傳,《富甲美國》並親自為這本書的中文版作4000字長序,認為“零售業的秘密都在沃爾瑪的貨架上”。給劉強東留下最深印象的書,則是《藝術哲學》與《阿甘正傳》。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讀完《藝術哲學》後對人類需求的不同層次,對人性的瞭解,對社會的瞭解,都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阿甘正傳》則給了他很多鼓勵。

百度李彥宏:《奇點臨近》《信息簡史》《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判斷力》

《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這是一本有思維方法論啟示的書;是一本站在歷史的高度,正面思考科技力量的書;是一本充滿想象與預言,但又不失科學論證的書。本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21世紀既是數百年以來科技、創意的頂點,又是對人類終極命運真摯的願景。

《信息簡史》作者:詹姆斯•格雷克,這似乎是本無所不包的書,其中既有我們熟悉的文字、詞典、電話、電報,也有我們不熟悉的,如非洲會說話的鼓、麥克斯韋妖、隨機性、量子比特等。但這正表明信息無處不在,各個領域都可以從信息和信息論的視角重新加以認識。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判斷力》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格拉德威爾援引心理學的新研究成果,證實了影響決策優劣的關鍵,並不在於我們能夠快速處理多少信息,而是在於我們全神貫注的專注力。格拉德威爾在各個例證之間縱橫揮灑,再度展現了他的精湛才華。他告訴我們在家庭關係、職業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為更成功的決策者。本書將令你有柳暗花明之感,從而改變許多成見與做法,更讓你對“直覺思維”的瞭解邁入新的境界。

以上三本書是李彥宏曾在公開場合與採訪中推薦過的書,這幾本書雖然內容不一,或關於人工智能、或關於信息與數據,但一致的關鍵點都是技術。

騰訊馬化騰:《認知盈餘》

《認知盈餘》作者:克萊·舍基,克萊·舍基說,美國人一年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大約2000億個小時,而這幾乎是2000個維基百科項目一年所需要的時間。如果我們將全世界受教育者的自由時間看成一個集合體、一種認知盈餘,那麼,這種盈餘會有多大?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的自由時間始終屬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憑自己的意願來消費它們、創造它們、分享它們,我們可以通過積累將平庸變成卓越……

2011年編譯版《認知盈餘》在國內上市時,馬化騰親自為其作推薦序,寫下《互聯網新時代的晨光》一文,他認為“認知盈餘”是新時代網民賦予互聯網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克萊·舍基的每一次發現,都在提示我們未來人類世界的一個全新發展維度。

美團王興:《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八月炮火》

《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作者:查爾斯·曼恩,《1491》是對哥倫布抵達以前美洲人類生活的一部全面描述,描繪了西半球在進入全球貿易和移民浪潮前的場景,塑造了征服到來前有關美洲的不同尋常的敘述——自然的規劃、資源的統籌和財富的流向。此部開拓性的科學、歷史和考古學著作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1492年哥倫布到訪以前的美洲的認知。

《八月炮火》作者:巴巴拉·塔奇曼,在這部普利策獎經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過生動的歷史場景還原、豐富的細節勾勒以及堅實的史料支撐,精彩地展現了1914年8月期間危機的形成、爆發以及大戰初期的戰役,叩問了是什麼讓帝王、政客和將領踏進一場無人希望發生,且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會發生的世界大戰。

美團CEO王興也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他甚至為此購買了三個Kindle。王興自稱會看一些小說,但是非小說會多一些,跟歷史相關的書挺多的,上面兩本就是他讀過的。

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埃涅阿斯紀》

《埃涅阿斯紀》作者是(古羅馬)維吉爾,《埃涅阿斯紀》取材於古羅馬神話傳說,它敘述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臘聯軍攻破後,率眾來到意大利拉丁姆地區,成為羅馬開國之君的這段經歷,是一部羅馬帝國的“史記”。

扎克伯格高中的時候讀的這本書,書裡面講了特洛伊勇士建立自己的城市,然後他也想建立自己的帝國。此外,扎克伯格還專門在Facebook上設立了一個公共頁面——“年度之書”,他讀的第一本書是莫伊塞斯·納伊姆的《權力的終結》。在女兒出生後,扎克伯格還曬了一張照片,照片裡他手捧一本《 給寶寶的量子力學 》,與妻子一起讀給女兒聽。此外,歷史和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領域等也是小扎的涉獵範圍,比如基辛格的《世界秩序》,保爾森的《和中國打交道》以及《權力的終結》《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黑幫老大的一天》《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

特斯拉埃隆·馬斯克:《銀河系漫遊指南》

《銀河系漫遊指南》作者是道格拉斯·亞當斯 ,講述了地球毀滅,阿瑟·鄧特活下來了,他有位朋友,表面上是個找不著工作的演員,其實是個外星人,是被派赴地球的研究員。於是兩人開始了一場穿越銀河的冒險。旅途中,他們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這些人結成一個小團隊,去解開一個驚天大秘密。

當時年僅14歲的馬斯克閱讀了這本書,樹立了人生目標:要提高人類集體覺悟,人類應該成為星際物種。然後這個很酷的男人就有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理想,於是有了Space X。

微軟比爾·蓋茨:《The Road to Character》(性格之路)、《Thing Explainer: Complicated Stuff in Simple Words》(事物的詳解:化繁為簡)、《Being Nixon: A Man Divided》(成為尼克松:一個分裂的男人)、《Sustainable Materials With Both Eyes Open》(看看可持續材料)、《Eradication: Ridding the World of Diseases Forever?》(根除:永遠擺脫疾病的世界?)。

蓋茨讀的書簡直太多了,上面的只是他認為比較不錯的幾本。

蘋果喬布斯:《李爾王》《白鯨》《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活在當下》《創新者的窘境》

莎士比亞寫的《李爾王》是喬布斯在上高中時讀的一本書,《白鯨》則是喬布斯最喜歡的一本書。另外還有《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喬布斯在上高中的時候就讀過這本書,他在印度喜馬拉雅山山腳下的一間賓館裡又重新閱讀了一遍,之後他每年都要重溫一遍這本書。還有就是自稱改變了自己人生的《活在當下》。在喬布斯的官方傳記裡,作者列舉了一系列影響了喬布斯的圖書。而喬布斯生前最喜歡一本書是《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這也是唯一一本下載到他個人iPad上的圖書。

至於對喬布斯的創新思想影響最大的書,就是那本著名的《創新者的窘境:大公司面對突破性技術時引發的失敗》。這本書講述的是在面對某些類型的市場和技術變化時,一家公司無法保持其在各自行業中領先地位的原因。

蘋果蒂姆·庫克 :《與時間競爭》

《與時間競爭》作者是斯托克和郝特,是最早的一本關於基於時間因素的競爭主題 的書, 書中更加系統、深入地闡述了基於時間因素 的競爭與經營、客戶和創新之間的相互關係。

《與時間競爭》是蒂姆·庫克大力推薦的一本書,他還曾經向蘋果員工發放這本書。

Twitter及Square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 :《清單革命》

《清單革命》的作者是阿圖·葛文德,他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是:一份簡單的任務清單可以幫助人們處理複雜的局面,無論你是身處醫學、科技甚至到災難救援等領域。

有報道稱,傑克·多西曾給每一位新入職的Square員工一個歡迎包裹,其中就有他最喜歡的書《清單革命:如何持續、正確、安全地把事情做好》。

甲骨文拉里·埃裡森 :《拿破崙傳》

拉里·埃裡森喜歡讀歷史學家文森特·克洛寧(Vincent Cronin)寫的《拿破崙傳》。在他看來,“讀拿破崙的傳記有那麼幾點原因:來看看一個出身卑微的人能夠取得何種人生成就,歷史又如何將真相徹底扭曲。”

亞馬遜貝索斯:《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長日留痕》

《長日留痕》作者是石黑一雄,史蒂文斯作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務於達林頓府三十餘年。在此期間,他一方面盡力使自己成為男管家中的傑出人物,追求這一階層所特有的“尊嚴”,同時,他也為此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蘭社會和文化特徵的男管家為主角,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

貝索斯相當推崇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裡·波勒斯寫的《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此外,貝索斯還非常喜歡英籍日裔小說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長日留痕》。在他看來,“如果你讀了《長日留痕》,會不自禁地去回想,原來自己剛剛用了10個小時生活在另外一種人生裡面,並從中領悟到了有關人生和悔恨的一些東西。”

人這一生,讀書很重要,下面關於讀書的5句格言,與諸君共勉。

第一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第二句:“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第三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第四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第五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